自然属性是无善无恶的,本能无善恶。
第1题:
A.恶
B.无善恶之分
C.善
D.自私
第2题: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没有一个无善的恶的世界,也没有一个无恶的善的世界。
第5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第6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反映了( )。
A.程颐、朱熹的“格物致知”
B.孟子的“仁政”
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D.王守仁的“心学”
第7题:
被称为心学四诀的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为善去恶是()。”
第8题:
A、刘禹锡
B、李翱#柳宗元
C、韩愈
第9题: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礼学,他主张()。
第10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一观念的提出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