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岁。

题目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岁。

  • A、50
  • B、60
  • C、65
  • D、7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文献记载,夏、商、西周均有官员年老致仕的制度,官员退休的年龄为( )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正确答案:D

第2题:

唐朝将退休制度称为(  )。
A.贡举
B.致仕
C.制举
D.差遣


答案:B
解析:
解析:唐朝的致仕制度即为退休制度。

第3题:

清朝统治者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并加损益,形成了以强化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 A、节度使
  • B、布政使
  • C、三司使
  • D、枢密使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试述清朝的官员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清初官员的考核基本承袭明代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后将考满、考察合为一体,形成划一的制度。
(1)清初考满方式基本承袭明代,但改为一年一考,三考为满。其具体方式是三品以上官员由本人先自我裁定,四品以下则先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一起审查,最后均上报皇帝审定。考满是一般性考核,在某一官员任职届满时进行,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经历和政绩,作为未来仕途升降的依据。
(2)考察与考满合为一体后,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由吏部考功司主持。
①对京官的考察称京察。京察四格,即守、政、才、和年作为考察的标准,根据考核情况分为称职、勤职、供职等级别。对不称职和行为不端的官员要纠以八法,即用八条标准决定其升降去留。
②对地方官的考察称大计。其标准也是政、守、才、年四格,主要以政绩的多少和任职地区的发展状况为根据评定等级。各级政府属吏的考察由本衙门长官负责,然后上报督抚,最后由吏部考功司复审。
(3)清朝考核官员名义上由吏部负责,但实际上吏部仅负责办理手续而已,考察大权分散于各级长官手中,总之,清朝吏部的考核之权比明代吏部大为下降。

第6题:

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 )

A.50
B.60
C.70
D.80

答案:C
解析:
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70,并依照官品级别分别报皇帝批准和吏部备案。但在实践中官员致仕,除年龄外,身体状况也是决定性因素。

第7题: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官员世袭制,并把“黜为农”作为对官员的处罚,这些规定表现了()

  • A、建立平均、平等理想社会
  • B、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 C、形成了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 D、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蜕变

正确答案:D

第8题:

唐代官吏的退休称为“致仕”,退休年龄一般为()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参考答案:D

第9题:

明朝官员致仕后,可以留住京师或任所所在城市。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清朝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官员退休年龄为70岁。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