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向张某举债300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万,结果李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李某身体每况愈下,张某担心一旦李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李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购买了5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拒保。因为张某对李某不具有保险利益B、承保300万元。因为涉及的债务额为300万元C、承保100万元。因为李某已归还100万元D、承保200万元。因为张某的债权仅剩200万元

题目

李某向张某举债300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万,结果李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李某身体每况愈下,张某担心一旦李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李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购买了5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拒保。因为张某对李某不具有保险利益
  • B、承保300万元。因为涉及的债务额为300万元
  • C、承保100万元。因为李某已归还100万元
  • D、承保200万元。因为张某的债权仅剩200万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某向张某举债300万,承诺半年后归还100万,结果李某很守信。半年后传来的消息说李某身体每况愈下,张某担心一旦李某有不测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故以李某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购买了5年期寿险。仅就保险利益的审核而言,保险公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拒保。因为张某对李某不具有保险利益

B.承保300万元。因为涉及的债务额为300万元

C.承保100万元。因为李某已归还100万元

D.承保200万元。因为张某的债权仅剩200万元


参考答案:D

第2题:

张某和李某达成收养协议,约定由李某收养张某6岁的孩子小张;任何一方违反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办理了登记手续,张某依约向李某支付了10万元。李某收养小张1年后,因小张殴打他人赔偿了1万元,李某要求解除收养协议并要求张某赔偿该1万元。张某同意解除但要求李某返还10万元。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李某、张某不得解除收养关系
B:李某应对张某承担违约责任
C:张某应赔偿李某1万元
D:李某应返还不当得利

答案:D
解析:
根据《收养法》第26条第1款的规定,A项错误。由于李某解除收养协议经过了张某的同意,因此无须承担违约责任,B项错误。C项,没有法律依据,错误。收养协议解除后,李某收取的10万元丧失了法律根据,因此构成不当得利,应予返还,D项正确。

第3题:

王某因合同关系欠李某100万元,而张某也因合同关系欠王某100万元,现王某与李某协商将张某欠王某的100万元转让给李某,李某表示同意,并由王某通知了张某。此时王某和李某的合同关系属于因( )而终止。

A.解除

B.抵消

C.免除债务

D.混同


正确答案:D

第4题:

甲公司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张某与李某提供了保证,张某、李某与甲公司约定,张某对40万元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李某对60万元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借款到期后,甲公司无力清偿借款,而李某并无代偿能力。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银行只能要求张某承担40万元的保证责任
B.银行无权要求李某承担保证责任
C.若张某清偿了100万元,只能向甲公司追偿
D.若张某清偿了100万元,有权向李某追偿60万元

答案:D
解析:
(1)选项AB:连带共同保证是各保证人约定均对全部主债务承担担保义务或者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约定所承担保证份额的共同保证;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故银行有权要求张某或李某承担100万元的保证责任。(2)选项B:李某为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主体,但只要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就应当承担保证责任,不具有代偿能力并不影响李某的保证责任承担。(3)选项CD:连带共同保证中,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本题中,虽未与债权人约定份额,但保证人之间的约定仍旧有效,故张某有权向李某追偿60万元。

第5题:

张某为自己的小汽车投保机动车辆损失险,保险合同有效期内,邻居李某倒车时不小心撞到了张某的车,致使其损失2万元。根据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应要求李某赔偿,在李某无能力赔偿的情况下才能要求保险公司赔偿
B.张某可以放弃对李某的赔偿请求权,直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
C.如果保险公司赔偿了1万元,张某仍可要求李某赔偿1万元
D.如果李某已经赔偿给张某2万元,张某仍可要求保险公司赔偿

答案:C
解析:
选项A:张某可以要求李某赔偿也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选项B: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选项D:被保险人所得赔偿,不得超过其因保险事故所遭受的实际损失,被保险人不能因保险关系而取得额外收益,所以李某赔偿了2万元之后就不能再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了。

第6题:

江某为妻子周某投保了一份定期寿险,保险金额为12万元,保险期间为5年,江某为受益人。半年后江某与妻子离婚,离婚次日周某意外死亡,假设周某死亡的原因是由于李某违规操作机器设备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已经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5万元,保险公司只须支付7万元

B.上述情况下,保险公司仍需要支付12万元

C.如果保险公司已经支付了12万元保险金,江某仍可以向李某追偿

D.因为江某已与周某离婚,所以江某不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拒绝支付保险金


正确答案:BC

  【考点】保险代位求偿权
  【解析】《保险法》第68条规定:“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C。
    本题要注意几个问题:(1)人身保险合同不适用“代位求偿”原则,因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2)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3)保险金只能归受益人享有

第7题:

张某与李某共有一台机器,各占50%份额。双方共同将机器转卖获得10万元,约定张某和李某分别享有6万元和4万元。同时约定该10万元暂存李某账户,由其在3个月后返还给张某6万元。后该账户全部款项均被李某债权人王某申请法院查封并执行,致李某不能按期返还张某款项。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李某构成违约,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5万元
B:李某构成违约,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6万元
C:李某构成侵权,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5万元
D:李某构成侵权,张某可请求李某返还6万元

答案:B
解析: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或日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一般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本题中,张某和李某之间就10万元暂存在李某处以及到期返还6万元是有约定的,因此构成合同关系。但李某未能返还6万元并非李某的过错,因此不符合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可能构成侵权,但符合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违约。因此本题选B项。

第8题:

李某与张某在2000年结婚,李某为张某投保了一份10万元的期限为10年的定期寿险,受益人为李某。2002年生一儿子。2003年两人离婚,离婚后不久,张某意外身亡,则保险公司给付的10万元身故保险金应给予()。

A、李某

B、张某得父母

C、张某和李某的儿子

D、张某的姐姐


参考答案:A

第9题:

张某欲将祖传的一件玉器卖给李某,双方约定价款为10万元,交货时间为2005年10月1日,王某知道此事后,找到张某,提出愿以15万元购买此玉器,张某同意,并当即将玉器交给王某,但王某当时未付款。根据上述案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李某可要求将玉器交给自己,因为李某与张某签订买卖合同在先
B.李某有权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
C.王某不能取得玉器的所有权,因为玉器物权的变动并未公示
D.张某与王某达成的合同系恶意串通,从而损害了李某的利益,故二人应对李某负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
【精解】“一物二卖”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两个买卖合同都是有效的,谁依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对物权的变动进行了公示,就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即动产通过交付进行公示,不动产通过登记进行公示。本题中,李某不得要求张某交付玉器,因为合同履行不能,故李某只能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故A项错误,B项正确。王某依据物权原则进行了公示,即便没有支付价款,也取得了标的物所有权,至于是否支付价款,并不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这也是由买卖合同属于诺成合同决定的,故C项错误。由于张某和王某并没有恶意串通损害李某的故意,王某购买该玉器也不是为了损害李某的利益,其本意在于使自己受益,故D项错误。

第10题:

2012年3月,张某将他与李某共有的一辆汽车出卖得款2万元。李某在外地得知后即来信要求分得1万元,张某未给。2015年1月,李某回到本地再次向张某索要,张某给了1万元。2月,张某得知诉讼日时效已过于是向李某索回1万元,李某拒绝,张起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决李某归还张某1万元
B:驳回张某的起诉
C:调解由李某归还张某5000元
D:判决由李某归还张某5000元

答案:B
解析:
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诉讼时效届满,导致权利人的“胜诉权”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强制保护。但是,权利人基于民事法律关系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实体权利)仍然存在,所以,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之后自愿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仍然有权接受,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