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使用虚假产权证明做抵押,骗取银行贷款10万元,用途为公司经营

题目

张某使用虚假产权证明做抵押,骗取银行贷款10万元,用途为公司经营,实际该笔贷款全部用于其个人挥霍,无法还款。请问张某的行为()

  • A、构成贷款诈骗罪
  • B、构成骗取贷款罪
  • C、构成集资诈骗罪
  • D、构成合同诈骗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 37 题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

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正确答案:D
根据《刑法》第175条之一(《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据此,A项构成骗取贷款罪而非贷款诈骗罪,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175条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是高利转贷罪。据此,B项构成高利转贷罪而非贷款诈骗罪。B项错误。C项,《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据此,丙公司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C项错误。《刑法》第1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D项中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在客观上符合本条第3项的规定。《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D项中,丁骗取银行贷款而携款潜逃,符合上述第2种情形,可以认定丁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综合以上分析,丁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贷款诈骗罪。D项正确。

第2题:

公民张某为筹款经商,以自有的价值20万元的房屋为抵押,向甲银行贷款5万元,后又以该房屋为抵押,向乙银行贷款1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甲银行的抵押有效,向乙银行的抵押无效

B.向乙银行的抵押有效,向甲银行的抵押无效

C.两次抵押均有效

D.两次抵押均无效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点是抵押权的效力。抵押人可以就同一抵押物设定多个抵押权,但不得超出余额部分。两次抵押合计未超过房屋的价值,均有效。

第3题: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

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正确答案:D
【考点】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罪
【解析】上述选项中,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根据《刑法》第175条之一,甲构成了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罪。乙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根据《刑法》第175条的规定,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乙构成的是高利转贷罪。关于C项,由于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此丙公司不构成该罪,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D项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诈骗银行贷款,构成《刑法》第193条规定的贷款诈骗罪。因此正确答案是D。
注意:《刑法》第175条之一是《刑法修正案(六)》新增加的内容。

第4题:

共用题干
张某以住房抵押贷款方式购买一别墅,房价500万元,向甲银行贷款200万元,还款期限15年。房屋交付使用后,张某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又以该别墅作抵押物,向乙银行贷款150万元,还款期限为5年。

有关张某抵押房地产的表述,正确的为()。
A:抵押给甲银行后,张某不得擅自转让该别墅
B:如果张某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人不能对抗第三人
C:在抵押关系存续期间,张某应当维护该别墅的安全完好
D:张某签订抵押合同后,该别墅院内新增的房屋属于抵押财产

答案:A,B,C
解析:

第5题:

甲公司用伪造的产权证明做担保,向某商业银行借款3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后因经营不善,导致该笔款项无法归还。甲公司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贷款诈骗罪

C.构成骗取贷款罪

D.构成合同诈骗罪

答案:C
解析: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因此甲公司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甲公司一开始只是骗取贷款用于经营,因此不构成合同诈骗罪。故选C。

第6题:

某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开具一份虚假的产权证明担保,骗取1万元,其构成合同诈骗罪。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A公司为筹款以价值500万元的厂房为抵押,向B银行贷款300万元,后又以该厂房做抵押,向C银行贷款200万元。且两次抵押都办理了相关手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公司两次抵押无效

B、A公司两次抵押都有效

C、A公司向B银行的抵押有效,向C银行的抵押无效

D、A公司向C银行的抵押有效,向B银行的抵押无效


参考答案:B

第8题:

某甲是某私营家具厂的老板,甲为骗取贷款,照银行印章的样式,伪造了中国银行某分理处的储蓄章和行政章,并套取整存整取存单的样本,印制大量空白存单,然后制作5份金额各为500万元的假存单,并持该存单到某信用社以家具厂的名义要求抵押贷款,从某信用社开出5份抵押证明,盖上私刻的印章,以此假存单和抵押证明从银行骗取贷款500万元。此后,甲某又以同样的方式先后共骗取贷款800余万元。甲某利用该笔资金为诱饵,大肆宣传其经营的家具厂经营状况良好,于是,以吸储为名,许诺8.8%的年息,从张某等50余人处得款950万元,甲某将该款用于私人借贷和使用。案发前甲某只返20万元,归还银行贷款300万元。案发后,追回赃款和财物价值600余万元,尚有大量资金无法追回。

问题:

(1)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本案是否属于单位犯罪?


正确答案:
【考点】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伪造金融凭证罪;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条竞合
【答案与解析】(1)甲某的行为构成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伪造金融凭证罪,贷款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甲用假的金融凭证诈骗贷款的行为同时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按照优先适用特别条款的原则定贷款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其吸收存款的对象是不特定的.故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本案不属于单位犯罪,因为该厂无法人资格。

第9题:

共用题干
张某以住房抵押贷款方式购买一别墅,房价500万元,向甲银行贷款200万元,还款期限15年。房屋交付使用后,张某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又以该别墅作抵押物,向乙银行贷款150万元,还款期限为5年。

张某对该别墅先后两次抵押,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为()。
A:张某向乙银行抵押必须经甲银行同意
B:张某应向乙银行告知已抵押的情况
C:两个抵押权设定的抵押期限必须一致
D:两个以上抵押权中必须有一个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贷款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 )。

A.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
B.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
C.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
D.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E.使用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

答案:A,B,C,D,E
解析:
贷款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担保物价值重复担保;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