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包括尘埃、冰晶、水滴等,这些悬浮物通称为气溶胶粒子,形成霾、雾、云,则气溶胶直径约为()

题目
单选题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包括尘埃、冰晶、水滴等,这些悬浮物通称为气溶胶粒子,形成霾、雾、云,则气溶胶直径约为()
A

0.001-0.01μm

B

0.01-10μm

C

0.01-30μm

D

0.01-50μ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则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

A、微小水滴或冰晶

B、烟尘


答案:A

第3题:

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0.5nmile的天气现象,称为()

A、雾

B、毛毛雨

C、霾

D、轻雾


参考答案:A

第4题: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其实二者有较大的区别。霾又称灰霾,由空气中的灰尘、烟粒或盐粒化合物等离子组成。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霾的粒子,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粒子尺度大小不同是雾、霾两类物质的性质区别
B.散射光与波长的不同,造成雾霾颜色上的差异
C.雾霾的成份相近,都是水汽凝结物及有机碳氢化合物形成
D.悬浮在空气中的雾霾,从比例看是雾多于霾


答案:B
解析:
性质区别不仅仅是粒子尺度大小的不同,物理本质、颜色等也都不同,排除A;根据定义,霾由空气中的灰尘、烟粒或盐粒化合物等离子组成,而雾是水汽凝结物,C项错误;由定义可知,霾肉眼看不见而雾肉眼能看见,但无法确定哪个比例更高,D项错误。根据定义对两者颜色的描述可知,雾霾颜色差异的原因是散射光与波长的关系,B项正确。故答案选B。

第5题:

雾霾是__________在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湿度
、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雾霾灾害是大气长期污染
__________的结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悬浮 产生
B: 混合 导致
C: 漂浮 造成
D: 融合 呈现

答案:C
解析:
第一空,根据常识可知,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粒子引起的,而这些粒子是浮在大气中的,
排除B、D两项。第二空,“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为习惯表述,故此处用“造成”
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

第6题: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 )季节。

A、冬春

B、春夏

C、秋冬

D、夏秋


答案:C

第7题: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根据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及颜色的差异等,气象学上将气溶胶分为轻雾、浓雾、霾和烟雾等。 ( )


答案√

第8题:

雾是由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额,霾是由气溶胶粒子组成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雾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也是一种低能见度天气现象。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通常情况下,自然界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肉眼不能分辨。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如微风、逆温等稳定大气状态下)。如果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质,使空气中的气溶胶不断在某一区域聚集致使其浓度过大,产生可见的光散射作用,人们就能感觉到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即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就形成霾。因此,霾的形成需要较为稳定的大气条件和较高的气溶胶浓度。
从以上材料不能推出的是:

A.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在本质上两者大体相似
B.雾和霾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显著不同
C.雾是液滴,霾是气溶胶,二者的物理状态不同
D.霾离不开细微的悬浮颗粒,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起关键作用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由“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可知,雾和霾虽然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现象,但二者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大体相似”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文段“雾的形成过程就是……”和“霾的形成需要……”由此可知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条件不同,符合文意。C项,由文段“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并超过饱和状态产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可以得知雾是液滴;由文段“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可以得知霾是气溶胶,符合文意。D项由“雾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汽达到……”和“霾现象的本质就是气溶胶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可知,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第10题: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