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步骤。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研究发酵动力学的步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为了获得发酵过程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要尽可能寻找能反映过程变化的各种理化参数。
2.将各种参数变化和现象与发酵代谢规律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3.建立各种数学模型以描述各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通过计算机的在线控制,反复验证各种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多管发酵法测定水源水中总大肠菌群的初发酵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将水样做1∶10稀释。
(2)在各装有5m1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0ml水样;在各装有10m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ml水样;在各装有10m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5个试管中(内有倒管)各加入1m11∶10的稀释的水样。
(3)将各管充分混匀,置37℃恒温箱培养24h。

第2题:

简述堆料发酵的步骤。


正确答案: ①建堆,先在地面上铺一些高粱秆或玉米秆,以利通气。堆的要大小适中,松紧要适宜,堆形要做成馒头状。堆好以后,上盖草席或塑料薄膜,以便保持温度和湿度,但2—3天以后要去掉薄膜,以免通气不良,造成厌气发酵。
②翻堆,培养料堆制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翻堆,翻堆的作用是调节堆内的水分条件和通风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物质的转化。
堆制发酵的注意事项:选择晴朗的天气,升温要快,温度要高,翻堆要认真,不夹带生料。

第3题:

什么是发酵动力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发酵反应速度的规律,具体的就是研究发酵过程中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速率、基质的消耗速率、产物形成速率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三者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菌体的生长期和抗生素的合成期,所以抗生素发酵动力学的研究也可以分别针对两个时期进行。因此又可以分为生长动力学和生产动力学。发酵动力学是以生产动力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4题:

简述直接发酵法生产L-赖氨酸的发酵原理。L-赖氨酸的提取与精制步骤有哪些?


正确答案: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调节突变株、营养要求性突变株,使突变株的L-赖氨酸生物合成代谢调节能够部分或完全被解除,这样可以使微生物在制造营养物质时,制得相当的L-赖氨酸即基本终止与合成。预处理、离子交换柱、真空浓缩、加水溶解、脱色过滤、二次浓缩、二次结晶、干燥、包装。

第5题:

请简述链霉素的发酵生产与提取工艺包括哪些步骤。 


正确答案: 发酵生产:斜面孢子培养、摇瓶种子培养、二级或三级种子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及提取精制等
提取工艺:发酵液(过滤)→原液(吸附)→饱和树脂洗脱→洗脱液脱色、中和、精制→精制液脱色、浓缩→成品浓缩液(1、无菌过滤→水针剂)(2、无菌过滤,干燥→粉针剂)

第6题:

简述个案研究的一般步骤个案研究包括的步骤。


正确答案: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诊断;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的实施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第7题:

简述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对新药研究的意义。


正确答案: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物或活性代谢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物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药物制剂学斫究中,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临床研究中,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对于未上市的速释、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考察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该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并与已上市的被仿制产品或普通制剂比较,考察试验制剂的释药特征。对新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则可以提供组方合理性的药物动力学依据。

第8题:

研究发酵动力学有何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研究发酵动力学对推动抗生素工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将陆续被人们认识。
多年来发酵的过程控制是靠经验有人工控制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单凭经验控制生产不能适应目前的要求。
发酵动力学研究了发酵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可以为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制定出最佳的控制范围和控制方案。如基质浓度、菌体浓度、PH、溶解氧等,当前,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发酵生产中,我们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发酵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及数据处理,以达到对发酵过程进行控制。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动力学的研究找出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利用和产物形成之间量的关系,建立模拟发酵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编排计算机程序,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产量的目的。
发酵动力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发酵设备的放大,为由分批发酵过渡到半连续发酵,连续发酵提供理论基础。

第9题:

简述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 1.血药浓度法(研究方法):
通过测定中药复方的已知成分在体液中的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的参数。
缺点:
(1)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难以确定,其效应具有多重性,而且中药复方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其中的某一成分不能完全反映中药的活性。
(2)对检测方法要求高。
2.生物效应法(研究方法):
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合的药理效应指标选择原则:应选择药物的主要作用,而且尽可能与临床用药目的一致,应具备直观性,灵敏性,可代表性,可定量性。
优点:这个方法更能体现中医药的整体性,符合中医药基本理论。
3.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
定义:血清药理学主要是通过研究给药动物血清的生物活性来揭示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举例:动物灌药给药后一定时间内采血,分离血清,用含此药物成分的血清来检验其生物学活性。
优点:
(1)具有体外实验条件可控性强,药物效应应易于检测的优点。
(2)能较客观,真实的阐述中药复方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更好地反映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药物的量效关系。
(3)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药复方在肠胃内处置过程中活性成分的软化和改变。
研究重点:
(1)中药复方多种有效成分动力学研究。
(2)中药复方药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研究。
(3)中药理论与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融合性研究。

第10题:

简述团体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可归纳为5方面:
(1)团体凝聚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可有4个效果:责任性行为、成员的互相影响、价值的一致性、安全感的发展。
(2)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求同的压力”是团体影响其成员个体的突出表现。
(3)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
(4)领导与团体功能。
(5)团体的结构性,有三种不同的因素影响着团体结构的产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个体的动机与能力、团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