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题目
问答题
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A.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

B.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建筑

C.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

D.建筑设防类别为丁类的建筑


答案:B

第2题:

特别不规则建筑、甲类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验算。()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应根据主体结构、消能器的工作状态选择,可采用()。

A、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弹性时程分析法

C、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正确答案为:ABCD

第4题:

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
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②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第5题:

在下列建筑中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是() ①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②甲类建筑 ③7度设防烈度,高度120m的高层建筑 ④8度设防烈度,Ⅱ类场地,高度85m的高层建筑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正确答案:D

第6题:

特别不规则、甲类和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需要进行一维或二维时程分析法的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对

第7题: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答案:C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2条第3款规定,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CD两项,根据第5.1.2条第3款规定,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第8题:

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线性工作状态时,可采用()分析方法。

A、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弹性时程分析法

C、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正确答案为:AB

第9题:

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 A、底部剪力法
  •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C、时程分析法
  • 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可采用()方法。

  • A、时程分析法
  •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C、底部剪力法
  • D、先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再以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