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

A.初级生产

B.次级生产

C.初级生产量

D.次级生产量


正确答案:A

第2题:

生态系统的( )是指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利用初级生产物质进行同化作用建造自身和繁衍后代的过程。

A.物质循环
B.能量转换
C.次级生产
D.能量流动

答案:C
解析:
生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其中,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是指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利用初级生产物质进行同化作用建造自身和繁衍后代的过程。

第3题:

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是指用能量(产能量或运输能量)为()

  • A、≥30t╱a成品油或≥5000m3╱a天然气的次级用能单位
  • B、≥80t╱a焦炭或≥3000t╱a水的次级用能单位
  • C、≥5000GJ╱a蒸汽或≥80t╱a渣油的次级用能单位的次级用能单位
  • D、≥80t╱a煤炭或≥40t╱a重油的次级用能单位

正确答案:C

第5题:

光子的能量分两步授予给物质,包括()

  • A、通过韧致辐射转移给物质
  • B、特征辐射损失能量
  • C、通过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电子
  • D、带电粒子的衰变转移能量
  • E、次级电子通过原子激发或电离将能量转移给介质

正确答案:C,E

第6题:

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建设规模)的方法包括( )。

A.能量平衡计算法

B.物料衡算法

C.生产能力平衡法

D.最大工序生产能力平衡法

E.最小公倍数法


正确答案:CDE

第7题:

根据比释动能的定义K=dE/dm,有关dE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X射线在dm的介质中,转移给次级电子的能量,这些次级电子必须在dm中耗尽其动能
  • B、是X射线在dm的介质中,转移给次级电子的能量,这些次级电子必须在dm外耗尽其动能
  • C、是X射线在dm的介质中,转移给次级电子的能量,无论这些次级电子在哪里耗尽其动能
  • D、是X射线在dm的介质中转移给次级电子,并由次级电子用来电离激发介质的能量
  • E、是X射线在dm的介质中沉积的能量

正确答案:C

第8题:

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

A.总初级生产力

B.净初级生产力

C.次级生产力

D.群落净生产力


参考答案:B

第9题:

GB17167规定:≥40t╱a成品油或≥10000m3╱a天然气的用能量(产能量 或运输能量)的次级用能单位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请列出农业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并指出提高农业的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正确答案: 农业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能量平衡式如下:
P=NI+I=NI+A+R1+R2+R3+F+U+G
式中,P为净初级生产总量;NI为末被次级生产者使用部分所含的能量;I为被食用部分所含的能量;A为次级生产者储存的能量;R1为体增热消耗,是动物采食后数小时内体内产生的热损耗;R2为维持能,是用于基础代谢的能量损耗;R3是用于运动的能量损耗;F、U和G分别为固态排泄、液态排泄和气态排泄所蕴含的能量。
分析可知,针对我国的实际,提高农业的次级生产力的途径主要由:
(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生产体系,增加饲料来源,开发草山草坡,发展氨化秸秆养蓄。全面使用配合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2)培育、改良和推广优良畜禽渔品种,不断提高良种推广率,全面提高农业次级生产力。
(3)适度集约养殖,加强畜禽鱼环境控制及设施工程建设,减少维持能和其他消耗。
(4)推广鱼畜禽结合、种养加配套的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和废弃物。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