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啤酒发酵法中的主发酵过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啤酒发酵法中的主发酵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啤酒后发酵促进啤酒成熟的原因


正确答案:啤酒后发酵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啤酒的成熟。在啤酒的主发酵过程中生成一些生青味物质(如双乙酰、硫化氢、乙醛等),这些物质的存在影响了啤酒的成熟,因此必须在后发酵过程中除去。
双乙酰的还原:主要通过酵母醇脱氢酶的作用而被还原,还原的速度取决于活性酵母浓度、还原温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在后发酵中可以采取下面措施降低其含量:
A.啤酒酵母的浓度不够,可以追加适量的高泡酒。
B.适当提高后发酵温度或延长后发酵时间。
C.在后发酵阶段利用CO2的排出或人工CO2洗涤,使双乙酰含量降低。另外还应注意避免与氧的接触,防止α-乙酰乳酸的再次生成。
游离乙醛降低:乙醛是在发酵的旺盛期达到高峰值,而后含量会逐渐下降。乙醛是乙醇的前驱物质,乙醛在后发酵中还原能使啤酒风味柔和。此外CO2的洗涤作用也会排除部分乙醛。一般成熟啤酒乙醛含量小于30mg/L
酯化:长期后发酵和贮酒会增加啤酒的贮藏香味,在后发酵和贮酒过程中,挥发酯将增加30~100%,其中乙酸乙酯增加最多。
RCHO+R1CHO→RCOOCH2R1
RCH2OH+R2COOH→R1COOCH2R+H2O
挥发性含硫物质的变化:挥发性含硫物质,包括H2S、SO2、CH3SCH3等,它们超过味阈值含量,是啤酒风味的有害物质,它们主要靠排出CO2或CO2洗涤的拖带而减少。

第2题:

简述主发酵的过程控制


正确答案:在主发酵期间,温度、外观浓度、发酵时间等是控制的关键。发酵温度低,降糖速度减慢,发酵时间延长;反之,发酵温度高,降糖速度相对较快,发酵时间短。
温度的控制:接种温度一般控制在5~8℃,若酵母起酵速度快、接种量大,可适当降低接种温度;低温发酵的最高温度控制在7.5~9.0℃,高温发酵控制在10~13℃;主酵结束时应将发酵温度缓慢降低至4~5℃。
浓度的控制:保持酵母添加量和麦汁组成一定的情况下,麦汁浓度的变化受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的影响。发酵旺盛,降糖速度快,则可以适当降低发酵温度和缩短最高温度的保持时间。反之,则应提高发酵温度或延长最高温度的保持时间。
发酵时间的控制:下面发酵的时间一般在7~12天。

第3题:

简述啤酒发酵。


正确答案:先要进行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即斜面试管(原菌种)→富氏瓶培养(或试管培养)→巴氏瓶培养(或三角瓶培养)→卡氏灌培养→汉森灌培养→酵母繁殖灌培养→发酵罐。传统的发酵分为下面发酵和上面发酵两大类型。现代的发酵方法有大罐发酵、连续化啤酒发酵和固定化酵母啤酒发酵。发酵主要是利用啤酒酵母将麦芽汁中的麦芽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各种风味物质,经过一定的发酵周期后,成为成熟的发酵液,也称“嫩啤酒”。

第4题: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将麦芽汁中的可发酵性糖转化为()和(),生产出啤酒。


正确答案:酒精;二氧化碳

第5题:

试述啤酒发酵过程中含氮物质的变化?


正确答案: 啤酒酵母能利用麦汁中的氨基酸、二肽、三肽等低肽氮化合物,而且二肽、三肽吸收能力较低,对于大分子的蛋白质则不能利用。高肽和蛋白质在发酵中被吸附而沉淀。
啤酒发酵初期,接种啤酒酵母必须通过吸收麦汁中的含氮化合物,用于合成酵母细胞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繁殖细胞。
啤酒酵母吸收氨基酸是依赖于细胞壁一系列的氨基酸输送酶调节吸收。发酵初期只利用8种氨基酸—天冬酰氨、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谷酰氨,当前面8种氨基酸浓度下降50%以后,酵母才分泌其他氨基酸的输送酶,输送其他氨基酸进入细胞体内。酵母在合成细胞蛋白质时,有时还需要基础氨基酸的参与,不能很快吸收进入细胞内的氨基酸,只能靠酵母自身合成。在合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α-酮酸为前驱物质。影响酵母吸收氨基酸数量的因素除接种浓度、繁殖温度和酵母菌种外,还与麦汁中总可同化氨基酸量和个别氨基酸浓度关系很大,约只有50~75%氨基酸能被酵母利用。
而在发酵后期,酵母细胞向发酵液中分泌多余的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丙氨酸和脯氨酸),使酵母衰老和死亡。

第6题:

传统啤酒的主发酵,根据发酵表面现象,将主发酵分为几个阶段,简述其过程


正确答案:①酵母繁殖期麦芽汁添加酵母8~16h以后,液面上出现二氧化碳小气泡,逐渐形成白色、乳脂状的泡沫,酵母繁殖20h以后立即进入主发酵池,与增殖槽底部沉淀的杂质分离。
②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③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而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④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⑤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使酵母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7题:

啤酒主发酵过程包括哪些典型时期?


正确答案: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又称低泡期),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泡沫表面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也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进一步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最后1天急剧降温以使酵母良好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8题:

我国酿造啤酒采用(),制出的酒色浅,味道清爽、细腻。

  • A、上发酵法
  • B、下发酵法
  • C、半发酵法
  • D、全发酵法

正确答案:B

第9题:

简述新型啤酒发酵设备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1)圆筒体锥底立式发酵罐(简称锥形罐)。这种设备的优点在于能缩短发酵时间,而且具有生产上的灵活性,适合于生产各种类型啤酒的要求。
2)联合罐
3)朝日罐
优点:可加速啤酒的成熟。后酵时罐的装量达96%,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了排除酵母时发酵液的损失。
缺点:动力消耗大。

第10题:

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发酵工艺中主发酵最高温度应控制在()

  • A、5℃-8℃
  • B、10℃-13℃
  • C、4℃-5℃
  • D、15℃-18℃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