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是如何进行转化?

题目
问答题
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是如何进行转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玉泉酒的工艺概括为二步法生产,即()、()分型发酵,成品酒各定标准,用()、()二种基础酒恰到好处的勾兑。


正确答案:酱;浓;浓;酱

第2题:

简述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的生物转化过程。


正确答案: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的生物转化过程:
将山梨醇转化成L-山梨糖,再用两种菌株自然组合的菌株进行第二步转化,就可将L-山梨糖转化成α-酮基-L-古龙酸

第3题:

酶转化法与直接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反应本质相同,均属()反应。


正确答案:酶转化

第4题:

两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可以分为三步,()不属于两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

  • A、发酵
  • B、转化
  • C、纯化
  • D、提取

正确答案:C

第5题:

在生产酶的方法中,利用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内进行搅拌通气培养被称为()

  • A、固体发酵法
  • B、液体发酵法
  • C、琼脂发酵法
  • D、凝胶发酵法

正确答案:B

第6题:

如何根据青霉素生产菌特性进行发酵过程控制?


正确答案: 青霉素在深层培养条件下,经历7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菌体形态特性,在规定时间取样,通过显镜检查这些形态变化,用于工程控制。
第一期: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原生质未分化,具有小泡。
第二期:菌丝繁殖,原生质体具有嗜碱性,类脂肪小颗粒。
第三期:形成脂肪包含体,积累储蓄物,没有空洞,嗜碱性很强。
第四期:脂肪包含体形成小滴并减少,中小空泡,原生质体嗜碱性减弱,开始产生抗生素。
第五期:形成大空泡,有中性染色大颗粒,菌丝呈桶状。脂肪包含体消失,青霉素产量提高。
第六期:出现个别自溶细胞,细胞内无颗粒,仍然桶状,释放游离氨,pH上升。
第七期:菌丝完全自溶,仅有空细胞壁。一到四期为菌丝生长期,三期的菌体适宜为种子。
四到五期为生产期,生产能力最强,通过工艺措施,延长此期,获得高产。在第六期到来之前发束发酵。

第7题:

酶转化法与直接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反应本质相同,均属酶转化反应。但两者相比,酶转化法所需设备及工艺简单,产物浓度高,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少,酶的利用率也高。


正确答案:副产物

第8题:

经过陈年的特基拉酒(Reposado Tequila)的生产过程是()。

  • A、发酵-蒸馏-橡木桶陈酿-转化
  • B、发酵-蒸馏-转化-橡木桶陈酿
  • C、蒸馏-转化-发酵-橡木桶陈酿
  • D、转化-发酵-蒸馏-橡木桶陈酿

正确答案:D

第9题:

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需要的微生物菌种有()。

  • A、黑醋菌
  • B、假单孢杆菌
  • C、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 D、诺卡氏菌
  • E、棒杆菌酸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是如何进行转化?


正确答案: 第一步发酵:黑醋酸菌或弱氧醋酸杆菌以D-山梨醇为原料,将其转化为L-山梨糖;
黑醋酸菌以山梨醇微原料,将其转化为山梨糖,以酵母膏为氮源,加碳酸钙并调节PH4.8-5.0,原菌在斜面培养基上活化,转入三角瓶,在30℃培养48h为第一代,以后每隔24h传一代,10代后发酵率>50%,即可扩种到克氏瓶,克氏瓶用于扩培种液和生产。培养基:山梨醇、酵母膏、碳酸钙、玉米浆、甘油聚醚、苯多生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碱胺、冰醋酸等。
第二步发酵:假单胞菌或芽孢杆菌(大菌)和氧化葡萄糖酸菌(小菌)将L-山梨糖转化为ɑ-酮基-L-古龙酸。ɑ-酮基-L-古龙酸是合成维生素C的前体。
二步发酵菌种采用混合菌种,由一株产酸“小菌”氧化葡萄糖酸菌和另一株伴生“大菌”假单胞菌或芽孢杆菌搭配组合而成。只有两株细菌混合培养发酵,才能正常产酸。国内工厂使用混合菌株往往习惯用“大菌”来命名。
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尿素、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甘油醚等。
茄子瓶29℃培养2-3天,转入种液瓶振荡培养17-20h,接入发酵瓶。
培养基灭菌:实罐灭菌,118-120℃,罐压0.1MPa,30分钟。
(也可)连消塔和维持罐连续灭菌,连消塔125-130℃,0.15-0.2MPa,维持罐0.2MPa,维持1h,打料速度250L/min。
发酵液在沉淀罐中沉降3h,上清液经离子交换,活性炭脱色、离心、浓缩、结晶、干燥,制得古龙酸干品。
将古龙酸干品经酯化、转化反应得到维生素C-Na、再经酸化后得到维生素C,经浓缩结晶分离即可得到维生素C粗品。粗品经溶解、脱色、冷却结晶、真空干燥等得到合格维生素C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