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过程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过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 软件项目的启动 在制定软件项目计划之前,必须先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考虑候选的解决方案、标明技术和管理上的要求。
(2) 项目计划的制定
估算所需人力、项目持续时间、成本等。
作出进度安排,分配资源,建立项目组织及人员,根据规模和工作量的估算分配任务。
进行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优化、风险驾驭策略、风险解决和风险监督,这些步骤贯穿在软件工程过程中。
制定质量管理指标,包括识别任务、度量过程、建立里程碑等。
编制预算和成本。
准备环境和基础设施等。
(3) 计划的跟踪和控制 由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在过程执行时监督过程的实施,提供过程进展的内部报告,并按合同规定向需方提供外部报告。同时,根据情况适时地控制和调整项目的进度。
(4) 评审和评价计划的完成程度 项目管理人员应对计划完成程度进行评审,对项目进行评价。并对计划和项目进行检查, 使之在变更或完成后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
(5) 编写管理文档 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合同确定软件开发过程是否完成。如果完成,应从完整性方面检查项目完成的结果和记录,并把这些结果和记录编写成文档并存档。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CMM模型的第三级为已定义级,其主要过程是关于项目和组织的策略。属于该级别新定义的关键过程域是(34)。

A.软件配置管理

B.技术变更管理

C.软件质量管理

D.集成软件管理


正确答案:D
解析:CMM模型是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其第3级(已定义级)主要过程是关于项目和组织的策略,所定义的关键过程域有集成软件管理、组织过程定义和软件产品工程等。选项A的“软件配置管理”是CMM模型可重复级(第2级)定义的关键过程域;选项C的“软件质量管理”是定量管理级(第4级)定义的关键过程域;选项B的“技术变更管理”是优化级(第5级)定义的关键过程域。

第2题:

()的主要目的是对成功项目的最佳实践进行有效积累,形成可重复过程并使之可以在机构内共享。

A项目管理

B软件工程

C集成管理

D过程管理


参考答案:D

第3题:

什么是软件项目管理?制定项目计划时包含的项目管理过程有哪些?


参考答案:软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软件项目目标,使软件项目获得成功而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范围、可能遇到的风险、需要的资源(人力、硬件和软件)、要完成的任务、经历的里程碑、花费的工作量(成本)以及进度的安排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制定项目计划是建立项目行动指南的基准,包括对软件项目的估算、风险分析、进度安排、人员的选择与配备等。

第4题:

论软件项目估算的过程与方法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活动是软件项目估算。项目估算就是对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及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估。由于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在做软件项目估算时往往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使得软件项目管理人员无法正常进行管理而导致产品迟迟不能完成。软件估算是所有项目计划活动的基石,没有计划就开始着手开发,会使项目陷入盲目性。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估算技术。

请围绕“软件项目估算的过程与方法”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正确答案:[写作要点] 简单介绍你所参与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写作要点] 简单介绍你所参与的软件开发项目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第5题:

软件工程管理继承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启动和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实施、()、关闭、软件工程度量等六个方面。

A.项目监控

B.评审和评价

C.软件项目部署

D.软件项目发布


正确答案:B
解析:2014上半年考过一个一样的题目,不过只是换了一个空,所以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对一些知识点需要记住。软件过程管理一般包括6个方面:启动和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实施;评审和评价;关闭和软件工程度量。

第6题:

●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和改进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该模型的第 2 级为可重复级,它包含了 (62) 关键过程域。

(62)

A.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B.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C.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量化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D.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正确答案:D

第7题:

请简述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①项目启动制定项目章程正式授权项目或项目阶段的开始; ②编制一个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概要地描述项目的范围; ③将确定、编写、集成以及协调所有分计划进行以形成整体项目管理计划; ④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 ⑤监督和控制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过程以达到项目管理计划所定义的项目目标; ⑥整体变更控制; ⑦项目收尾
①项目启动,制定项目章程,正式授权项目或项目阶段的开始; ②编制一个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概要地描述项目的范围; ③将确定、编写、集成,以及协调所有分计划进行,以形成整体项目管理计划; ④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 ⑤监督和控制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过程,以达到项目管理计划所定义的项目目标; ⑥整体变更控制; ⑦项目收尾 解析:项目整体管理过程负责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局性管理和综合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意味着项目整体管理过程负责管理项目的启动阶段直到项目收尾阶段的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全局性管理意味着项目整体管理过程负责管理项目的整体包括项目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商务工作等。综合性管理意味着项目整体管理过程负责管理项目的需求、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整体管理的重点随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项目整体管理知识域包括保证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以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各个过程。
整体管理主要关心为达成项目目标所需的管理过程的互相配合,这些过程是为了完成一个项目的目标所要求的。项目整体管理的过程包括如下内容。
(1) 项目启动。制定项目章程,正式授权项目或项目阶段的开始。
(2) 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编制一个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概要地描述项目的范围。
(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将确定、编写、集成,以及协调所有分计划进行,以形成整体项目管理计划。
(4) 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执行在项目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工作以达到项目的目标。
(5) 监督和控制项目。监督和控制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过程,以达到项目管理计划所 定义的项目目标。
(6) 整体变更控制。评审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控制可交付成果和组织的过程资产。
(7) 项目收尾。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

第8题: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描述和分析了软件过程能力的发展和改进程度,确立了一个软件过程成熟程度的分级标准。该模型的第2级为可重复级,它包含了(62)关键过程域。

A.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B.软刊: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C.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量化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D.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


正确答案:D
解析:CMM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的等级认证标准。CMM是美国卡内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与企业、政府合作的基础上开发的模型,主要用于评价软件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大型企业采用这一模型,如国内的鼎新、浪潮通软、用友、金蝶、创智、亚信、华为等公司都启动了CMM软件过程改进计划。国军标GJB500-2003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就是以CMM为参考蓝本而制定的。CMM模型将软件能力成熟度自低到高依次划分1级为初始级、2级为可重复级、3级为已定义级、4级为已管理级、5级为优先级。除等级1外,每个成熟度等级被分解成几个关键过程域,指明为了改进其软件过程组织应关注的区域,关键过程域识别出为了达到各成熟度等级所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可重复级的关键过程域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项月跟踪与监控、软件项目计划和需求管理。已定义级的关键过程域包括:同行评审、组间协调、软件产品工程、集成软件管理、培训计划、组织过程定义和组织过程焦点。已管理级的关键过程域包括:质量管理、过程量化管理。优先级的关键过程域包括:过程变更管理、技术变更管理和缺陷预防。

第9题:

论软件需求管理 软件需求管理是一个对系统需求变更了解和控制的过程。需求管理过程与需求开发过程相互关联,初始需求导出的同时就要形成需求管理规划,一旦启动了软件开发过程,需求管理活动就紧密相伴。 需求管理过程中主要包含变更控制、版本控制、需求跟踪和需求状态跟踪等4项活动,其目标是为项目管理人员建立一个软件需求基线,并保持软件计划、产品和活动与软件需求的一致性。

请以“软件需求管理”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描述需求管理过程中各个活动中的主要工作。 3.详细说明你所参与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是如何进行软件需求管理的,实施的具体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本文第一部分应花400-600字的篇幅进行项目简介,涉及项目背景、规模、人员、作者的角色,开发的系统有什么样的一些功能,大体的设计。
接下来的主体部分中,着重描述的,应是问题3,对于问题2只需要花200-400字的篇幅大致介绍概念层次的内容。
在对问题3进行论述时,要注意选问题2中的一些活动来论述,其中2个主题是比较好展开的,分别为:变更控制与需求跟踪。
1、变更控制:
变更控制的工作程序依次为: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对变更初审、变更方案论证、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变更实施的监控、变更效果的评估、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1)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提出变更申请应当及时以正式方式进行,并留下书面记录。变更的提出可以是各种形式,但在评估前应以书面形式提出。
(3)对变更的初审。变更初审的目的是为了对变更提出方施加影响,确认变更的必要性,确保变更是有价值的;进行格式校验,完整性较验,确保评估所需信息准备充分;在干系人间就提出供评估的变更信息达成共识。
(3)变更方案论证。变更方案的主要作用,首先是对变更请求是否可实现进行论证,如果可能实现,则将变更请求由技术要求转化为资源需求,以供CCB决策。常见的方案内容包括技术评估和经济评估,前者评估需求如何转化为成果,后者评估价值和风险。
(4)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查。审查过程由项目所有者据变更申请及评估方案,决定是否批准变更。审查通常是文档会签形式,重大的变更审查可以包括正式会议形式。审查过程应注意分工,项目投资人虽有最终的决策权,但通常在专业技术上并非强项。所以应当在评审过程中将专业评审、经济评审分开,对涉及项目目标和交付成果的变更,客户的意见应放在核心位置。
(5)发出变更通知并开始实施。评审通过,意味着项目基准的调整,同时确保变更方案中的资源需求及时到位。项目基准的调整,包括项目目标的确认,最终成果、工作内容和资源、进度计划的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变更通知后,不只是包括实施项目基准的调整,更要明确项目的交付日期、成果对相关干系人的影响。如变更造成交付期的调整,应在变更确认时发布,而非在交付前公布。
(6)变更实施的监控。要监控的,除了调整过的项目基准中所涉及变更的内容外,还应当对项目的整体基准是否反映项目实施情况负责。通过监控行动,确保项目的整体实施工作是受控的。通常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基准的监控,管理委员会监控变更明确的主要成果、进度里程碑等,可以委托监理单位承担监控职责。
(7)变更效果的评估。变更评估首要的评估依据,是项目基准,可需结合变更的初衷来看要达到的目的是否已达成,以及评估变更方案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内容与实施过程的差距并推进解决。
(8)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项目基准调整后,需要确认的是相应的资源配置和人员是否及时到位,更需多加关注。之后对项目的整体监控应按新的项目基准进行,当确认新的项目基准已经生效则按正常的项目实施流程进行。
2、需求跟踪
根据国家标准GB/T 8567-2006,SRS中的每个软件配置项的需求到其涉及的系统(或子系统)需求都要具有双向可追踪性。所谓双向跟踪,包括正向跟踪和反向跟踪,正向跟踪是指检查SRS中的每个需求是否都能在后继工作成果中找到对应点;反向跟踪也称为逆向跟踪,是指检查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SRS中找到出处。

第10题:

简述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功能。


正确答案: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支持。项日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资源与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三个基本内容。还包括需要提出测试方案,提供测试环境和测试数据,并进行版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