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不仅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也适用于作为非弹性特例的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A、底部剪力法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C、逐步积分时程分析法

D、振型分解时程分析法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第3题:

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应根据主体结构、消能器的工作状态选择,可采用()。

A、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弹性时程分析法

C、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正确答案为:ABCD

第4题:

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 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
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②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第5题:

时程分析时所选用的时程波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是指()

  • A、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
  • B、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
  • C、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 D、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正确答案:D

第6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2014年真题]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考点】考查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对相关规范关于选波原则有关规定的理解与简单判断;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5条第1款规定,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最小值为:12000×65%=7800kN。
P1地震波不能选用,AB两项不满足规程要求。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值为:12000×80%=9600kN,



C项满足规程要求。



D项不满足规程要求。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合理。

第7题: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答案:C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2条第3款规定,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CD两项,根据第5.1.2条第3款规定,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第8题:

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线性工作状态时,可采用()分析方法。

A、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B、弹性时程分析法

C、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D、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正确答案为:AB

第9题:

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 A、底部剪力法
  • 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C、时程分析法
  • 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通过分析实测桩顶()的特征来检测桩身的完整性

  • A、速度时程曲线
  • B、位移时程曲线
  • C、加速度时程曲线
  • D、压力曲线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