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于1997年1月到1998年1月,连续实施十余次入户抢劫犯罪行为。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甲某于1997年1月到1998年1月,连续实施十余次入户抢劫犯罪行为。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甲应适用旧刑法的规定

B

对甲应适用新刑法的规定

C

对甲应使用新旧刑法两部刑法典中规定处罚较轻者

D

对甲应使用新旧刑法两部刑法典中规定处罚较重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正确答案:B
解析: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是不同的。所谓犯意表示,是指具有犯罪意图的人通过一定的形式单纯的将自己的犯罪意图表露出来的外部活动。犯意表示不能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在本题中,ACD三项都属于犯罪预备,B属于犯意表示,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故应该选B。

第2题: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构成连续犯的是:

A.甲在半年的时间内每天给被害人服下含有微量毒物的牛奶,致被害人死亡
B.乙于某天傍晚抢劫了被害人王某,当晚将犯罪所得全部挥霍后,又抢劫了被害人李某
C.丙尾随被害人回家欲实施抢劫,见其独自居住,又将其强奸
D.丁受他人教唆杀死被害人老刘,因行凶过程被老刘的儿子小刘目睹,丁又将小刘杀死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
②连续多次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
③触犯同一罪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每天给被害人服用有毒的牛奶,其犯罪故意只有一个,即“毒杀被害人”,不是“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不符合定义;
B项:乙某抢劫了王某又抢劫了李某,是实施了两次抢劫并触犯了同一罪名“抢劫罪”,符合定义;
C项:丙先抢劫了被害人,后又将其强奸,两次行为触犯的罪名分别为抢劫罪、强奸罪,不是“触犯同一罪名”,不符合定义;
D项:丁某先是受他人教唆杀害老刘,但后来是因被小刘目睹而故意杀害小刘,两次犯罪故意不同,不符合“基于数个同一的犯罪故意”,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第3题:

如果实施()、在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以及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还有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特别应注意的是,实施抢劫行为,即使没有抢到财物,仍然是构成犯罪的。

A.在公共场所抢劫

B.入户抢劫

C.携带凶器抢劫

D.用暴力威胁方法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程某
  •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家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列关于抢劫罪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抢劫他人财物后,考虑到被害人有可能告发自己,于是将被害人杀死,甲成立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取得被害人李某的财物,将李某骗出门外予以杀害,然后到李某家里将其财物洗劫一空,乙的行为成立“入户抢劫”
C.警察丙显示自己的真实身份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D.误以为是普通财物而实施抢劫,但实际上军用物资,仅适用普通抢劫的法定刑

答案:B
解析:
A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规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B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5)第一条的规定,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本案中的乙的暴力发生在户外。 C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16)第二条的规定,军警人员利用自身的真实身份实施抢劫的,不认定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应依法从重处罚。 D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是普通财物而抢劫,实际上是军用物资,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应在主客观一致的范围内成立犯罪的既遂。“军用物资”可以评价为“普通财物”,因此在“普通财物”的范围内行为人的主客观是一致的。

第6题:

甲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昏,甲的朋友乙刚好经过此地,乙得知真相后帮助甲照明,使甲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甲是主犯
D.乙是从犯

答案:A,C,D
解析:
甲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昏后,乙明知甲在从事抢劫行为,仍然加入提供帮助,构成承继的帮助犯,因此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的共犯。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共同犯罪“一人行为,全部负责”原则,乙明知甲的抢劫行为而加入,乙也要承担抢劫罪的刑事责任。B选项说法错误。甲在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是主犯;乙起的是帮助作用,是从犯。CD选项说法正确。

第7题:

刑法将“入户抢劫”作为抢劫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下列情形属于“入户抢劫”的有

A.甲进入王某的个体商店抢劫
B.乙入室盗窃,被主人发现,为抗拒抓捕在室内对主人实施暴力
C.丙为了抢劫李某,来到李某家门外,将李某骗出门外予以杀害,然后入户取走财物
D.丁在朋友吴某家中一起看球赛,临时起意实施抢劫

答案:B
解析:
“入户抢劫”是抢劫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1)关于“户”的范围。“户”是指家庭住所。根据司法解释,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的工棚等,不算“户”;商店不算“户”。刚装修好的无人居住的新房不算“户”。(2)关于“入户”的目的。第一,必须带着实施人身或财产犯罪的非法目的入户。第二,合法入户,在户内抢劫,不属于“入户抢劫”。(3)关于抢劫行为。必须在户内实施暴力、胁迫等手段。(4)关于主观认识,必须认识到是他人的“户”(家庭住所)。(5)关于转化抢劫。入户盗窃、诈骗、抢夺时,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在户内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转化为抢劫,同时也认定为入户抢劫。在户外使用暴力,转化为抢劫,不认定为入户抢劫。同理,入户盗窃,被主人发现,为了继续取得财物,使用暴力直接升级为抢劫,属于入户抢劫。综上所述,A项,个体商店不算“户”。B项,为“入户抢劫”中的转化型抢劫,正确。C项,丙是在户外实施暴力手段,不算“入户抢劫”。D项,丁不是带着实施人身或者财产犯罪的非法目的入户,是带着合法目的入户后临时起意,不算“入户抢劫”。

第8题:

关于共同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教唆赵某入户抢劫,但赵某接受教唆后实施拦路抢劫。甲是抢劫罪的共犯

B.乙为吴某入户盗窃望风,但吴某入户后实施抢劫行为。乙是盗窃罪的共犯

C.丙以为钱某要杀害他人为其提供了杀人凶器,但钱某仅欲伤害他人而使用了丙提供的凶器。丙对钱某造成的伤害结果不承担责任

D.丁知道孙某想偷车,便将盗车钥匙给孙某,后又在孙某盗车前要回钥匙,但孙某用其它方法盗窃了轿车。丁对孙某的盗车结果不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下列不属于共同故意犯罪的是()。

  • A、甲某为获得某工程的中标,向主管负责人行贿3万元,两人一致同意谁都不许向外透露
  • B、乙某为吴某入户盗窃望风,但吴某入户后实施抢劫行为
  • C、丙某教唆赵某入户抢劫,但赵某接收教唆后实施抢劫
  • D、丁某知道孙某想偷车,便将盗车解锁工具给孙某,但后来孙某用其他方法盗窃了轿车一辆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甲为年满15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该负刑事责任?()

  • A、抢劫
  • B、抢夺
  • C、绑架
  • D、放火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