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

题目
问答题
对斜坡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的儿童可能更多认为是“(皮球)站不稳,没有脚。”5~6岁的儿童会说“皮球是圆的,它要滚。”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趋势?并就此现象,分析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对5-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玉在收拾玩具,要把3个不同的皮球放到3个不同材质的箱子里,每个箱子最多只能放2个皮球,共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

A.18

B.21

C.24

D.27


正确答案:C

第2题:

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 )。

A.明确概念

B.日常概念

C.科学概念

D.模糊概念

E.前科学概念


正确答案:BDE
日常概念(模糊或前科学概念):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忽略了本质特征。科学概念(明确概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对个人则主要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

第3题:

一个5个月的婴儿玩皮球时,皮球滚到了床底下,他觉得皮球是

A、看不见了

B、不存在了

C、跑了

D、找不见了

E、被藏起来了


参考答案:B

第4题:

教师和儿童一起工作——抓住儿童的皮球,再抛给儿童。体现了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扮演了()角色。
合作者

第5题:

皮球掉进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桶中。皮球的直径为15厘米,水桶底面直径为60厘米。皮球有4/5的体积浸在水中(见右图)。问皮球掉进水中后,水桶中的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 )

A. 0. 125 B. 0. 5
C. 0.625 D. 0.86


答案:B
解析: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6题: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皮球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又落回地面,撞击地面后又被弹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惯性,皮球动能上升;惯性消失,皮球开始下落

B.上升阶段皮球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也不断减小

C.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皮球机械能总是在减小

D.皮球接触地面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正确答案:D
29.D[解析]在不计空气阻力时,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惯性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运动不是由于惯性所引起,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动能不断转化为重力势能,也就是说,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不断增加;在皮球接触地面的瞬间,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在再次弹起的瞬间,弹性势能转换为动能,所以弹性势能应当是先增大后减小。

第7题:

小玉在收拾玩具,要把3个不同的皮球放到3个不同材质的箱子里,每个箱子最多只能放2个皮球,共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

A. 18
B. 21
C. 24
D. 27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情况:(1)每个箱子一个皮球,有A33=6 (种)方法;(2)有一个箱子里有两个皮球,有C32 × A32= 18(种)方法,故共有18 + 6 = 24(种 )不同的放法。

第8题:

行车中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应__________。 A.保持原速行驶 B.迅速绕过 C.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 D.从皮球上骑过


正确答案:C

第9题:

强强能理解3个皮球和1个皮球合起来是4个皮球,但不能理解“3+1=4”。这说明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

A.行动性
B.具体性
C.抽象性
D.简单性

答案:B
解析:
学前儿童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学前儿童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题干描述的现象说明幼儿思维特点的具体性。

第10题:

行车中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放眼远方,应()。

  • A、保持原速行驶
  • B、迅速绕过
  • C、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
  • D、从皮球上骑过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