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次级代谢产物发酵过程中,C长临和C合临随菌种的生理特性而变化情况的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在次级代谢产物发酵过程中,C长临和C合临随菌种的生理特性而变化情况的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要实现发酵过程并得到发酵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A、有适宜的微生物生产菌种
  • B、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
  • C、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 D、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何谓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哪些种类?


正确答案: 次级代谢产物:由微生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对一般生命活动并不必需的代谢产物。糖苷类、多肽类、酰基类、核苷类及混杂类。

第3题:

什么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常见的次级代谢产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次级代谢: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有重要的生理效应,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种类很多,与人类关系密切。
常见的有:抗生素、激素、色素、毒素等.

第4题:

次级代谢产物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在分批培养过程中,合成出现在生长阶段之后的发育阶段。
2、对生长无明显的功能。
3、仅为狭窄的类群菌株所产生。
4、具有多种非同寻常的化学结构。
5、常以化学结构类似的多组分形式出现。

第5题:

发酵过程中,能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 A、营养物质的消耗
  • B、微生物呼出的CO2
  •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和()条件

  • 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
  • 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
  • C、菌种筛选技术
  • 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

正确答案:A,B

第7题:

简述造成不利于发酵的菌种生理状况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基因突变;变异菌株性状分离;诱变的单菌落是由—个以上孢子或细胞形成;菌落由—个孢子或单个细胞形成,但它是多核细胞;单核孢子发生突变时,双链DNA上仅—条链上某个位点发生变化,连续传代;其它因素;菌种保藏不当;生长条件不满足(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

第8题:

次级代谢产物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次级代谢产物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
(1)利用营养缺陷型筛选
(2)筛选复变株的回复突变株
(3)筛选去磷酸盐调节突变株
(4)筛选去碳源分解代谢突变株
(5)筛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6)筛选二价金属离子抗性突变株
(7)筛选前体或前体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8)筛选自身所产生的抗生素抗性突变株

第9题:

提高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提高初级代谢产物方法
1.使用诱导物2.除去诱导物——选育组成性产生菌3.降低分解代谢产物浓度,减少阻遏的发生4.解除分解代谢阻遏——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5.解除反馈抑制——筛选抗反馈抑制突变株6.防止回复突变的产生和筛选负变菌株的回复突变株7.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8.筛选抗生素抗性突变株9.选育条件抗性突变株10.调节生长速率11.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2.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方法:1.补加前体类似物2.加入诱导物3.防止碳分解代谢阻遏或抑制的发生4.防止氮代谢阻遏的发生5.筛选耐前体或前体类似物的突变株6.选育抗抗生素突变株7.筛选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株8.抗毒性突变株的选育

第10题:

在发酵过程中,如何保证菌种生长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正确答案: 首先,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应全面,缺乏营养物质,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及正常的代谢活动。如生物素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因子,缺乏生物素,谷氨酸的合成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会影响菌种的代谢途径等。如在碳源和氮源的比为3: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会大量合成谷氨酸,但当碳源和氮源的比为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只生长而不合成谷氨酸。
第三,当pH下降,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如当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糖类物质不断生成谷氨酸时,培养液的pH就会下降。而碱性物质的消耗和氨的生成等则会导致培养液的pH上升。调节和控制培养液pH的方法有:在培养基中添加缓冲液,在发酵过程中加酸或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