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实例。
1、砖(石)木混合结构
▲特点:砖石承重墙、木架楼板、人字木屋架,大量使用砖券。
▲实例:1916年的北京大学红楼(4层)1906年上海汇中饭店(6层)
2、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特点:墙体用很厚的砖石承重墙,楼层用工字钢密肋,中间加砖小拱再填以混凝土,或用工字钢外包混凝土作梁,梁间搭工字钢密肋。这种结构费钢量较大,主要用于外国人建造的重要工程,这种结构很快就被砖混结构所取代。
▲实例:1901年上海华俄道胜银行(砖石钢骨结构)1905年青岛提督公署(砖石钢骨结构)
3、架结构(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框架)
▲特点: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墙体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1925年前,我国多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26年开始,钢框架结构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实例:1908年的上海电话公司(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8层,钢框架)
第2题:
简述近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三个时期。
(1)19世纪初,私立的、各种名称的学前教育设施。最早且最负盛名的是巴乌利美保育所。
(2)19世纪中期,弗利托娜为代表的幼儿学校运动。
(3)19世纪下半期,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
略
第3题:
第4题:
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这三个时期。
第5题:
简述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联邦一级无专门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部门。
(2)大部分幼儿园实行半日制,中午由家长领回家。
(3)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教学。
(4)学前师资培养有明显的层次性或等级性特征。
略
第6题: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1)传统幼儿园,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前者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后者是60年代学生运动产物。
(3)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命名的幼儿园。如:福禄贝尔幼儿园。
略
第7题:
简述当代德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1)东、西德在统一前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体系。
(2)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僵硬、缺乏灵活性。
(3)已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入园的需求。入园、入托难,一直是一个引起德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
对策:
1.努力统一两种幼儿教育模式,原西德在园所数量上向原东德地区靠拢,但从教育观念上影响原东德地区的学前教育。
2.让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这叫“共同构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3.要求儿童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幼儿园外语教学要与情感、社会、智力相结合,让儿童带着美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学习,让学习外语令人愉快。
略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简述德国包豪斯(Bauhaus)的定义。以及发展的三个阶段。
德国包豪斯(Bauhaus)是由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创造的新词,字面的意思为“造房子”,格罗皮乌斯试图将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两个领域有效结合起来,即技术与艺术的结合。1919年在德国魏玛市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为:
1)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2)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3)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略
第10题:
简述近代体育科技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