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该条款确立哪项宪法原则?()

题目
填空题
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该条款确立哪项宪法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 )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下列关予宪法规范的分类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切权力属于人民”,该规定属于确认性规范

B.《宪法》第l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

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该规定属于禁止性规范

C.《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该规 定属于权利性规范

D.《宪法》第 160条第2款关于全国人大延长任期的规定属于程序性规范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考查宪法规范的分类。确认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事实的认定,其主要意义在于根据一定原则和程序,确立具体宪法制度和权力关系,以肯定性规范的存在为主要特征,可以分为宣言性规范、调整性规范、组织性规范、授权性规范等形式。禁止性规范是指对特定主体或行为的一种限制,也称为强行性规范。权利性规范是指宪法赋予特定主体权利,使之具有权利主体资格。程序性规范具体规定宪法制度运行过程的程序,主要涉及国家机关活动程序方面的内容。

第3题:

请运用宪法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条款的含义及其意义。

《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正确答案:(1)《宪法》第33条第2款确立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其含义是:①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2)《宪法》第33条第3款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在我国公民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才能享有权利。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允许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 (3)这两款规定是对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总要求。只有坚持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原则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才能有切实的保障。而只有符合了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每个人的权利才能有实现的现实基础。否则不仅自己的合理预期追求难以实现而且基本的人权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1)《宪法》第33条第2款确立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其含义是:①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2)《宪法》第33条第3款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在我国,公民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才能享有权利。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允许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 (3)这两款规定是对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总要求。只有坚持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原则,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才能有切实的保障。而只有符合了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每个人的权利才能有实现的现实基础。否则,不仅自己的合理预期追求难以实现,而且基本的人权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解析:本题目要求运用宪法理论,分析两条款的含义及意义。所以,回答本问题分为三部分。分别分析两条款各自本身的含义,然后再阐明其所具有的意义,然后对前两部分进行总结,找出二者的联系及其意义。本部分重点分析两法条之间的联系。其意义也是从二者的联系出发的。

第4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 错误

第5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国家领导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人民


【答案】D。解析: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D为正确选项。

第6题: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

A.公民

B.群众

C.人民

D.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C

第7题: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这一原则相呼应的是《宪法》第27条明确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关于上述两项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执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执法机关的权力同样属于人民

B.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法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C.执法为民中的“执法”仅仅指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行为

D.执法为民是人民主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C

第8题: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136条第2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参考答案:《义勇军进行曲》

第9题: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正确答案:√
参见《宪法》第二条。

第10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一切按照宪法法律办事体现了我国宪法的哪项原则()。

A.人民主权

B.法治原则

C.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D.人权保障原则


参考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