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

题目
问答题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可得出什么结论?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厘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科学探究,,中的问题1和问题2.(4分)
(2)完成“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6分)?


答案:
解析:
(1)问题1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①甲烷、氯气要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
②光照会影响氯气与甲烷反应。
问题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甲烷、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②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需要避免日光照射。否则会引起爆炸。
(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烷与氯气反应现象的探究,学习观察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反应事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自学引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问题1:请用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分别表示出甲烷。
问题2:前一节课中,学习了甲烷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可以发生什么反应,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思考,并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评价学生的回答情况。
过渡: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除了与性质活泼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以外。如果遇到活泼的氯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环节二:讲演结合、讲授新课
【板书】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实验】取2个100mL的量筒,第1个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80mLCl2,用黑袋套住.观察发生的现象。
第2个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第1个量筒没有变化,第2个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微变浅.并析出白色晶体。
教师引导:这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请大家讨论回答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并回答:氯气参加反应,因而逐渐减少,黄绿色逐渐变浅,液面上升,油状物质是新生成的物质,分子式中应该合有氯原子,还可能生成氯化氢,可以用pH试纸验证。
教师用pH试纸验证,得出pH试纸变红的现象。
教师引导:生成氯化氢.那么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应该怎样书写?请大家试着写出来。


教师讲述:像甲烷这样.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作取代反应。一取代产物称为一氯甲烷。实际上,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请大家依次写出其他的反应产物。
学生书写:


环节三:动画演示.巩固提高
【多媒体】动画演示甲烷的取代反应就是甲烷分子中处于四个顶点的氢原子逐个被氯原子取代,生成氯代甲烷的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取代反应与以前学过的什么反应类型有相似之处?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与置换反应有相似之处。
置换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1)取代反应不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而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2)取代反应是有机反应,能否进行,一般受温度、光照、催化剂等影响较大;而置换反应是无机反应,与这些条件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
(3)取代反应逐步进行,一般都为可逆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结束课堂
师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历程及主要知识点。

第2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3)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哪些发展


答案:
解析: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安全性、简约性、环保性、经济性、创新性。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待用原料进行选择;
②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待用或待测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
③推测可能的实验过程或实验方案;
④通过讨论、比较或实验验证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⑤设计实验步骤,对实验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之处进行分析;
⑥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
⑦对⑤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错误和意外问题以讨论形式列出。
(3)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的发展:
①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②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③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⑤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第3题: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1
B、化学2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B
解析: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2。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酸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部分内容:
2.乙酸的酯化反应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一种有香味的酯,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也可以制备酯.
【实验】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如图3—16所示),观察现象。

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这种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一般要加入浓硫酸做催化剂,并加热。
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一般由有机酸与醇脱水而成。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用品的香料;也可以用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池4r1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l》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苯、乙烯、乙醇”等内容。
要求:
(1)请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完成“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少于300字)。


答案:
解析:
(1)收集试管中的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下层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性质,会写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说出酯类的特点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酯化反应的学习,了解酯存在于生活中,认识化学的神奇。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俗语导入】“酒越陈越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制取酯,了解酯。
【实验环节】
1.多媒体展示:实验装置图与实验步骤,学生自主阅读。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什么先加人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②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收试管液面以下③为什么刚开始加热要缓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乙醇和浓硫酸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热,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会使得液体飞溅。②导管末端不插入接收试管液面以下是为了防止倒吸。③开始缓慢加热是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加热蒸发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收集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下层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4.实验结论:产物中因混有乙酸而产生气泡,生成新的产物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
【拓展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有关乙酸乙酯的基本介绍、制法及酯的用途,教师总结补充。
【作业环节】思考还能选用什么仪器进行该实验。

第5题:

阅读材料,针对“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该版本教材《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部分内容

材料四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


答案:
解析: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离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②认识电离的本质,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②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和盐的定义。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了解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电离的概念和书写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电离的角度探究酸、碱、盐的本质。
(3)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的内容,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
【新课教学】
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师: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呢通过板书画图来从微观角度展示氯化钠溶解的过程,从而理解氯化钠的电离过程。如下图:

师:具体分析,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人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师: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碱。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盐。

师:书写的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注意:

第6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材料二某版高中教科书化学l中“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离子参加,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实验2-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节内容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求:?
(1)材料二中“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完成“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实验1无明显现象,实验2有白色沉淀出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渡:有上述知识作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必定有离子的参加,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 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0~31页的内容,进行自学。
[学生分组实验1做实验。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培养直觉行动思维。



过渡:电解质在水作用下可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这些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第7题: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C、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当作学习要求
D、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

答案:C
解析:
课程标准前言中,课程模块选择建议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高校招生考试的命题依据。

第8题: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反应原理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有机化学基础

答案:B
解析:
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属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故本题选B。

第9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0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答案:
解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②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增进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②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观察的能力。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实验2-5的现象为: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
(4)教学流程图

{图}


(5)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Y(L s)或moY(L min)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

第10题: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1
B、化学与生活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B
解析:
“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与生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