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与乙是生意场上的朋友,甲曾向乙借100万用于资金链缺口的填补,其后乙反复催要,甲均以各种借口推托。某日,乙将甲骗到自己

题目
多选题
甲与乙是生意场上的朋友,甲曾向乙借100万用于资金链缺口的填补,其后乙反复催要,甲均以各种借口推托。某日,乙将甲骗到自己的车上,开到自己的别墅内将其控制,并让朋友给甲的家人打电话索要债务赎人。甲在发现自己被控制后很恼火,对乙威胁说如果再不将其放回家,就将乙行贿当地市税务局局长,偷逃大量税款的事情向公安机关举报。乙没想到甲掌握到了自己的把柄,害怕事情暴露,遂将甲杀死,则乙的行为构成:()
A

乙构成绑架罪

B

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C

乙构成非法拘禁罪

D

乙构成敲诈勒索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与乙签订协议,约定乙对甲承担生养死葬的义务,甲死后将所有遗产留给乙。后乙每天尽心照顾甲的起居。某日,乙偶然从朋友处得知甲将自己名下所有不动产无偿赠与远亲,且甲的存款也已被甲挥霍无几。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协议是双务合同
B.乙可以解除该协议
C.乙可以要求甲的远亲返还房屋
D.乙可以要求甲偿还其已支付的供养费用

答案:A,B,D
解析:
本题涉及遗赠扶养协议的问题。甲与乙签订的协议系遗赠扶养协议,遗赠扶养协议是双务、有偿合同,故A选项正确。根据《继承法意见》第56条的规定,扶养人或集体组织与公民订有遗赠扶养协议,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应偿还扶养人或集体组织已支付的供养费用。本题中,甲恶意挥霍和转让名下财产,系根本违约行为,乙有权解除该协议,且甲应偿还乙因供养支出的费用。故选项B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第2题:

甲为做生意向乙举债200万元,约定1年归还。1年后,甲因生意不顺,虽经乙多次催要,仍然无力归还借款。乙了解到甲的生意伙伴丙尚欠甲材料款100万元,虽经法院判决支付,但丙尚未支付,甲也没有进行催要或申请执行。另外,甲父于半年前去世,去世后给甲和甲的妹妹丁留下了100万元的遗产。其中甲应获得的遗产为50万元,但作为遗产执行人的丁至今未把这笔遗产交给其兄,甲也没有进行催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乙可以以甲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丙向甲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的利息
B.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丁向甲给付该笔遗产
C.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丙向自己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的利息
D.乙对于甲对丙、甲对乙的债权均无权行使代位权


答案:A,B,C
解析:

第3题:

乙欠甲1万元到期未还,甲多次催要,乙均以无钱为由拒绝。现甲得知丙欠乙1万元钱,要求乙向丙催要,乙对此毫无反应。甲可以行使( )。

A、不安抗辩权

B、撤销权

C、要求乙转让债权

D、代位权


参考答案: D

第4题:

甲将自己的汽车借给乙使用。某日,乙酒后驾驶该车撞伤丙。丙的损害应由()。

A.甲全部赔偿
B.乙全部赔偿
C.甲、乙连带赔偿
D.甲、乙按份赔偿

答案:B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49条,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题机动车所有人甲对于损害的发生没有过错,所以由机动车使用人乙来承担。故选B项。

第5题:

甲向乙借2万元人民币用于购货,甲资金周转后很快还给乙,但忘了向乙要回借据。后甲与乙因生意往来发生纷争,乙借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还其借款2万元。经人民法院调查,甲虽曾向乙借2万元,但早已还钱并有多人在场见证,此后甲再未向其借钱。据此,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A.裁定终结诉讼 B.裁定不予受理
C.裁定驳回起诉 D.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答案:D
解析:
【 解析】D。裁定终结诉讼必须具备《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的情形,本题显然不符合;B、C项都是对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处理,区别在于是立案前发现还是立案后发现,两者都属于程序性处理;D项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后经调查发现诉讼请求缺乏根据和理由的情况,属于对案件的实体处理,故选D项。

第6题:

甲为做生意向乙举债200万元,约定1年归还。1年后,甲因生意不顺,虽经乙多次催要,仍然无力归还借款。乙了解到甲的生意伙伴丙尚欠甲材料款100万元,虽经法院判决支付,但丙尚未支付,甲也没有进行催要或申请执行。另外,甲父于半年前去世,去世后给甲和甲的妹妹丁留下了100万元的遗产。其中,甲应获得的遗产为50万元,但作为遗产执行人的丁至今未把这笔遗产交给其兄,甲也没有进行催要。则下列哪些说法错误?

A:乙可以以甲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丙向甲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的利息
B: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丁向甲给付该笔遗产
C: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丙向自己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的利息
D:乙对于甲对丙、甲对丁的债权均无权行使代位权

答案:A,B,C
解析:
依照《合同法解释(一)》第13条的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当以债务人未向次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为要件,同时依照《合同法解释(一)》第12条的规定,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金钱债权以及因继承、收养等关系形成的债权,债权人不得行使代位权。本题中,债务人甲已向次债务人丙提起了债权诉讼,法院也已经判决,故乙既不能以甲的名义提起诉讼,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起代位权诉讼要求丙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利息,故AC选项错误。丙享有的继承权,债权人乙不得对此提起代位权诉讼,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第7题:

甲为做生意向乙举债200万元,约定1年归 还。1年后,甲因生意不顺,虽经乙多次催要,仍然无 力归还借款。乙了解到甲的生意伙伴丙尚欠甲材料款 100万元,虽经法院判决支付,但丙尚未支付,甲也没 有进行催要或申请执行。另外,甲父于半年前去世,去 世后给甲和甲的妹妹丁留下了 100万元的遗产。其中 甲应获得的遗产为50万元,但作为遗产执行人的丁至 今未把这笔遗产交给其兄,甲也没有进行催要。则下 列哪些说法错误?( )
A.乙可以以甲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丙向甲支付 该项材料款及相应的利息
B.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丁向甲给 付该笔遗产
C.乙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要求丙向自己 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的利息
D.乙对于甲对丙、甲对丁的债权均无权行使代位权


答案:A,B,C
解析:
。本题涉及代位权的行使要件问题。依照 《合同法解释一》第13条的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 应当以债务人未向次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为 要件,同时依照《合同法解释一》第12条的规定,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金钱债权以及因继承、收养等关系形 成的债权,债权人不得行使代位权。本题中,债务人甲 巳向次债务人丙提起了债权诉讼,法院也已经判决,故 乙既不以甲的名义提起诉讼,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提 起代位权诉讼要求丙支付该项材料款及相应利息,故 AC选项错误。丙享有的继承权,债权人乙不得对此提 起代位权诉讼,故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本题正确 选项为ABC。

第8题:

甲某与乙某系邻居,二人经常一起赌博,某次赌博,甲欠下乙五万元赌债,乙多次向甲催要未果。于是,乙于某日伙同朋友丙某,谎称打牌将甲约到丙家扣押,声称如不归还五万元的赌债,就不放甲回家,并让丙给甲的老婆打电话催甲的老婆筹钱还债。甲多次欲强行离开,被乙和丙联合制服而未能如愿。两天后,甲的老婆筹到两万元钱给乙,乙才让甲离开。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

A.乙某构成绑架罪

B.丙某构成绑架罪

C.乙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D.丙某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AB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本题中丙和乙系共同犯罪,均构成非法拘禁罪而不是绑架罪。

第9题:

甲于2007年8月8日欠乙8000元,声明是装修房子急需,而最近生意又不太好导致手头无现金。房子装修后不久甲生意也日益兴隆;2007年10月5日乙遂向甲索要欠款,甲以未约定还款时间且手头尚缺钱为由推托,乙于2009年9月5日再次向甲索要,甲很不情愿还给乙钱。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债务尚未到期
B:乙最后得到这8000元构成不当得利
C:甲、乙之间债务于乙向甲索要时到期
D:甲与乙的债务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答案:C,D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第(2)项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此甲乙之间的债务自乙向甲索要时即已到期,A项错误而C项是正确答案。根据《诉讼时效规定》第6条的规定,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的起算期间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2天开始计算。因此甲乙之间债务的诉讼时效应自2007年10月5日起算,到2009年9月5日没有超过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第10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是:()

A:乙欠甲人民币30万元,屡催不还。甲便纠集丙、丁二人前往乙家中将乙骗到自己开来的车上,挟持乙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
B:甲在向乙催要赌债6万元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乙挟持至甲家,并给乙家打电话,声称乙家必须于10日内筹集60万元,否则就砍掉乙一只手
C:甲系某私企煤矿的老板,经常强迫职工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稍有松懈,非打即骂,为防止工人逃跑,甲在矿区周围拉设了电网
D:甲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乙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

答案:A
解析:
【考点】非法拘禁罪。详解:A选项,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甲纠集丙、丁二人将乙挟持至邻省一朋友家中拘禁数日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拘禁罪。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非法拘禁罪,超出债务数额的部分,构成绑架罪,实行并罚。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甲的行为成立强迫劳动罪,而不成立非法拘禁罪。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甲在某宾馆住宿后,不付费便想走人,宾馆经理乙设法将其锁在客房后迅速报警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D选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