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有效持续时间是指()

题目
单选题
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有效持续时间是指()
A

从时程曲线开始点到结束点的时间

B

从首次达到该曲线最大峰值的5%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5%为止所持续的时间

C

从首次达到该曲线最大峰值的10%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10%为止所持续的时间

D

从首次达到该曲线最大峰值的15%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15%为止所持续的时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A.0期去极时程长B.1期复极时程长SXB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A.0期去极时程长

B.1期复极时程长

C.2期复极时程长

D.3期复极时程长

E.4期复极时程长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第3题:

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A、心房收缩过程

B、心房舒张时程

C、心室收缩时程

D、心室舒张时程

E、心率


参考答案:E

第4题:

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有效持续时间是指()

  • A、从时程曲线开始点到结束点的时间
  • B、从首次达到该曲线最大峰值的5%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5%为止所持续的时间
  • C、从首次达到该曲线最大峰值的10%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10%为止所持续的时间
  • D、从首次达到该曲线最大峰值的15%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15%为止所持续的时间

正确答案:C

第5题:

以下关于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的说法,何项不妥()

A.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B.采用七组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五组实际强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C.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各楼层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D.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答案:C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2条第3款规定,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CD两项,根据第5.1.2条第3款规定,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第6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  )[2014年真题]



A:P1;P2;P3
B:.P1;P2;RP1
C:.P2;P3;RP1
D:.P2;P4;RP1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考点】考查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对相关规范关于选波原则有关规定的理解与简单判断;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3.5条第1款规定,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最小值为:12000×65%=7800kN。
P1地震波不能选用,AB两项不满足规程要求。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剪力的平均值为:12000×80%=9600kN,



C项满足规程要求。



D项不满足规程要求。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合理。

第7题:

下列( )不是设计地震动参数。
A.地震活动周期 B.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C.加速度反应谱 D.峰值加速度


答案:A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 1. 5条规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第8题: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都采用()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移

D、时程


正确答案:A

第9题:

时程分析时所选用的时程波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是指()

  • A、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
  • B、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10%
  • C、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包络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 D、如果选择3组时程波,则3组地震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设计地震动参数()

  • A、减速度
  • B、设计反应谱
  • C、地震动时程曲线
  • D、加速度

正确答案: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