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议?试述议文种的由来及消亡。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议?试述议文种的由来及消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唐律疏议》


参考答案:

《唐律疏议》是唐《永徽律》和注解《永徽律》的“律疏”的合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命令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基础,编纂了《永徽律》。为了阐明《永徽律》的精神实质,便于《永徽律》的适用和实施,唐高宗又命令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逐条逐句作出注解,叫做“律疏”。该“律疏”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附于律文之后,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与疏统称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


第2题:

何为铁券?试述诰的本意,诰文种消亡原因。
铁券是封建帝王赐给功臣以世代保持优遇及免罪等特权的凭证性文书。因为载体材料是铁,形如瓦状而得名。就其形制而论,属于铁券;就其文种而论,属于诰。
诰是商、周王命文书的一种,诰的本意是文言告晓,即用古奥文辞,“使觉悟知己意也。”
秦朝废诰而不用。以后历朝,仅西汉武帝、新朝王莽、西魏宇文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偶尔用之。唐以来,诰的运用大多已经不是它的本意,所以,自秦朝以后,作为训诫类君命文种的诰,已渐趋消亡。
诰文种消亡原因就在于:诰的表述手段(古奥文言)与发文目的(开导别人使之懂得有关道理),彼此不相协调。

第3题:

“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 )。

A.议亲

B.议故

C.议贤

D.议能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即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实行优待的政策。

第4题:

试述《唐律疏议》在律学上的成就。


正确答案:《唐律疏议》把法典条文和律学疏议密切结合在一起,律条与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中疏议是对汉晋律学律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通过疏议对法典条文的阐发,使立法意图完整、清晰地体现出来。
(1)自西汉中期以来,儒家“法令宽简”、“约法省刑”的法律思想取代了法家务求法网严密的思想。随着正统法律思想的变迁,法典编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典逐渐趋于简化、条文越来越简省;至唐代,唐律仅有五百条。“疏议”在法典正条之外以较大的篇幅,阐发律意,弥补了法典条文简约的不足。
(2)疏议把儒家区别亲疏嫡庶的伦理原则阐述得极为全面,补充了法典条文的不足。
(3)疏议引用儒家经典系统地阐述了身份等级思想,为唐律依据身份来设定权利义务作出了学理解释。
(4)疏议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为了建立一套能够有效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还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并将其制度化、法律化。
其二,通过以疏议注律,使得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一致。
(1)唐代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不同的法律形式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调整方法上互有区别,但就其调整对象而言,不同形式的法律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有一些交叉和重复。疏议以律条为中心,就具体的法律关系,协调律、令、格、式之间的规定,建立起统一的法律适用标准。
(2)作为法典的律,在制定的时候总是力求简约,必然使得一些规定过于概括,不利于统一执行。疏议以大量的篇幅援引令、格、式,把律文中概括规定的问题具体化,增强了律条的可操作性,又使法律规范整体上有了统一标准。
(3)唐律本身其各篇、各条之间也有相互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律文不能更改,只有通过疏议予以统一解释。
其三,《唐律疏议》吸收了以往的注律方法,又发展了一些新的方法。
(1)疏议引用大量儒家道德训诫,以解释律条的立法宗旨。在某些情况下,律条并没有体现儒家精神,通过疏议的阐释,使得律文进一步儒家化。
(2)《唐律疏议》沿用了汉代以来就开始流行的对法律术语的训诂解释,通过对字词含义的说明以及历史源流的考辨,准确把握法律术语的含义。
(3)为了清楚地解释法律规范,疏议引用了一些典型的司法判例。这些司法判例或是律条没有直接规定的特殊法律关系,或是上级司法机关对疑难问题的处理决定,它们可以作为处理同类案件的参照。
(4)疏议采用了问答式的解释方法。对于律条没有直接规定而实际生活中却时有发生的法律问题,疏议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加以释意。
(5)疏议在解释法律问题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口语花的解释语言是疏议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第5题:

什么是议?试述议文种的由来及消亡。
议是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议事说理的上奏文种。 议的由来,
可以从两方面考察:
(1)议作为文种源于汉代的“驳议”。唐去“驳”字,简称为“议”,宋朝相沿设置。
(2)议由古代君主听取大臣口头辩述,发展为以书面方式向帝王陈词。 宋以后议文种已经消亡。

第6题:

不属于“八议”范围的是()

A.议亲

B.议能

C.议贤

D.议敬


参考答案:D

第7题:

什么是章?试述章的语言风格及消亡原因。
章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表示谢贺的公文文种。
语言风格:章的基本用途定型为“谢贺”,不用于庶政,带来内容空洞的基本缺陷。臣下上章的目的,主要在于表示忠顺的态度。而要写好无内容之文,自然就在追求文字华丽方面多下功夫。
章的消亡原因:皇帝注重的是臣下有没有上章,往往根本不看这些既无实在内容、又难读懂的文字,而是仅要求文书工作官员统计谢贺者一览表奏闻。唐以后,章的“谢贺”用途逐渐被表所取代,“章”这一文种趋于消亡。

第8题:

“八议”中保护前朝皇室宗亲及其后裔的制度是( )。

A.议亲

B.议宾

C.议贵

D.议故


正确答案:B
解析:八议制度是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议亲,指皇室一定范围的亲属;议宾,指被尊为国宾的前朝国君的后裔;议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议故,指皇帝的某些故旧。因此答案选B。

第9题:

“八辟”是根据西周时期八议制度,“议其所犯”,上奏皇帝裁夺或减或免除刑罚,以下不属于这八种身份的是()。

  • A、议亲
  • B、议故
  • C、议功
  • D、议才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下列属于“八议”制度的是()。

  • A、议亲与议故
  • B、议贤与议能
  • C、议功与议贵
  • D、议勤与议宾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