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需求原理可以一般地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题目
单选题
()相互需求原理可以一般地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A

萨缪尔森

B

约翰•穆勒

C

亚当斯密

D

李嘉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 相互需求理论

C. 人力资本说

D. 偏好相似说


参考答案:D

第2题: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均衡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

B.国际贸易与国际生产关系的确定

C.贸易利益分配以及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

D.贸易利益交换以及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A、C

第3题:

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相对大的国家,国际商品交换比例对该国就不利;反之,则有利。(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提出的H-O定理认为()

  • A、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产品生产的绝对优势
  • B、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不是产品生产的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
  • C、商品的国际交换价值由国际交换比例决定,国际交换比例又由国际需求方程决定
  • D、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和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正确答案:D

第5题:

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

A.比较成本说
B.相互需求原理
C.绝对成本说
D.要素比例说

答案:B
解析:
比较成本论是大卫·李嘉图的学说之一,他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j琊怕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表现出绝对的劣势.两国之间仍有可能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 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出口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的国家.在贸易双方的相互竞争中占有较为有利的位置,最终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比较靠近外国的国内交换比率.因而本国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贸易利益。简言之,贸易双方之间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最终水平,进而决定了国际贸易总利益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割。
绝对成本说是亚当·斯密的学说之一,他认为各国(或地区)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如自然资源、土质和民族素质,生产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即低于别国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要素比例说的主要内容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商品交换比价的原理是相互需求原理。

第6题:

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价值表现在它指出:()

A.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均为比较利益

B.所有国家都能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

C.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比率处于贸易双方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

D.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实际比率取决于贸易双方相互需求强度

E.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标准答案:B,E

第7题: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 )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答案:C

第8题:

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相互需求原理可以一般地解释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

  • A、萨缪尔森
  • B、约翰•穆勒
  • C、亚当斯密
  • D、李嘉图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述约翰 .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正确答案: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并以此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的确定。
穆勒首先假定:两国所投入的生产成本相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有差异。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国家间商品交换的比价是由两国间的相互需求决定的。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进行推论,两国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比价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即应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而在此交换比价界限范围内应如何来确定具体在哪一个价位点上双方进行交换,李嘉图并未予以说明。穆勒经研究认为,在由比较成本所决定的国际交换比价界限内,两国间具体的交换比率是由两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如果英国对德国生产的B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德国对英国生产的A产品的需求强度,则在双方相互需求达到均衡时(即一国输出的产品数量,恰好等于另一国输入产品的数量)所形成的交换比价,就更接近于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价。相反,如果德国对英国生产的产品A的需求强度超过英国对德国生产的产品B的需求强度,则在双方相互需求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交换比价,就更接近于德国国内的交换比价。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还说明,由于两国对彼此商品相互需求的强度不一样,由此确定的均衡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对这两个国家的有利程度也不一样。如果一个国家以它的产品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换,它对另一个国家产品的需求和另一个国家对它的产品需求的数量及需求增加的程度比较,外国对其商品的需求越是超过它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贸易条件就越是对它有利,贸易条件也就越接近外国国内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价,也就是说它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就可以换回更多的外国商品。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