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贵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选自()

题目
单选题
“书贵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选自()
A

徐渭《笔悬要旨》

B

朱和羹《临池心解》

C

刘熙载《艺概·书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勾勒”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用笔顺势为勾
  • B、用笔顺势为勒
  • C、用笔逆势为勒
  • D、中国画技法的名称之一

正确答案:B

第2题:

《刁遵墓志》用笔专于方笔.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当眼线笔不上色时,可()描画,使其上色。

A.加大力度

B.用笔尖蘸少许油膏滋润笔芯

C.反复并用力

D.用笔尖蘸眼影粉


正确答案:B

第4题:

什么叫“方笔”、“圆笔”,它们在用笔上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方笔”和“圆笔”是书法的两种基本笔法。点画呈现棱角的为方笔,在楷书中以魏碑《龙门二十品》最典型;点画圆润而无棱角的为圆笔,在楷书中可以颜字为代表。
首先在下笔时有所不同:圆笔在下笔时先从笔画运动的相反方向开始,“欲左先右,欲下先上”逆入藏锋,点画呈圆头;方笔则切入露锋,所谓切入,如同用刀切肉,直刃而下,写出棱角分明的直线。运笔时,无论方笔圆笔皆以中锋为主,只是方笔的笔锋铺展得开一些,平齐地前进。无论写方笔或圆笔,执笔虽然要垂直,但在用力运笔前进时,笔管势必朝相反的方向倾斜,尤其方笔往往要倾斜得很一些。
收笔时无论方笔圆笔都要顿笔回锋,这就是“无往不收”。但圆笔顿笔回锋时作环形运动,使之呈现圆形;方笔顿笔回锋时作三角形运动,使锋侧作出直线的棱角。转角的地方,圆笔顿笔使锋改变方向并呈现圆角。方笔顿笔后直接了当翻笔挫下,或者提笔再起,然后翻笔切入也可。一般来说,圆笔线条圆润、内含,浑劲而富筋力,或如曲铁盘丝,或如游丝袅空,风格多流畅婉妙;方笔挺劲方直,状如刀斫斧劈,其势外展,结体严整,气势多沉着雄强。从历代碑帖可以看出,篆书多用圆笔,也偶见方笔者,其中甲骨文尖笔以入。隶书多见方笔,也有圆笔。唐代以后,大多方圆并用,譬如颜字虽以圆笔为主,也兼用方笔。欧字以方笔为主,也兼用圆笔。《龙门二十品》为方笔典型,其中也有个别为圆笔。可见不论用毛笔写字,或以刀代笔,都难绝对方圆。了解了这一点,我们用毛笔书写就不必死守方圆,只要了解和掌握了方圆的特征,根据立意的需要,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参合并用。

第5题: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用笔要方圆兼备
  • B、用笔要笔笔藏锋
  • C、用笔要藏露互现
  • D、用笔要笔笔中锋

正确答案:A,C

第6题:

中国画用笔分()。

  • A、中锋
  • B、侧锋
  • C、逆锋
  • D、拖笔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顿笔用笔时比较轻而蹲笔比较重.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司马承祯善书篆、隶,自成一体,号()。

A.剪刀手

B.金剪刀

C.金剪刀书

D.剪刀书


参考答案:C

第9题:

自晋代以来,凡善书者没有不工行书的,现存的著名行书墨迹有哪些,它们表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行书是介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比楷书简便,又不似草书难认,也易于抒发感情,体变既多,伸缩性又大,常常借助其它书体的笔势来发挥艺术效果,因此,人们都喜欢写行书。至晋代以来,凡是善书者没有不工行书的。历代行书法帖,除了刻帖而外,还有大量的墨迹存世,择其著名的,有代表性的进行介绍。《伯远帖》,东晋王珣书,是魏晋书法家存留至今最可靠的真迹。共计五行,四十七字。书法峭劲遒逸,谨严纵肆。董其昌说:“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目。”其书风和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相近,与王羲之后期的新体结字迥然不同。《伯远帖》应属于晋代早期的书法风格。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书。王羲之因书艺杰出被后世尊为“书圣”,在他传世的作品中,以行书《兰亭序》为第一,这是古今所公认的。《兰亭序》原本被唐太宗陪葬昭陵,现在流传在世的墨迹本,均是后人临摹本,其中著名的有《褚遂良摹兰亭序》、《虞世南摹兰亭序》、《黄绢本兰亭序》、《神龙本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等等。我们从这些墨迹本中,大体还能追寻到原迹的精神面貌。《兰亭序》布局完美,结构精巧,点画富于变化,重字俱构别体,笔法清新俊逸,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意境,其书风总属秀美范畴。现存王羲之行书墨迹,还有《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修载帖》、《何如帖》、《奉桔帖》、《姨母帖》,均系唐人钩摹本。
《鸭头丸帖》,晋王献之书,行书二行,文为:“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是传世著名的墨迹。其书用笔拓宕开廓,情驰神纵,人称“外拓”笔法,与乃父王羲之“内敛”笔法有明显之别,笔势飞动雄武,表现了壮美的书风。王献之存世行书墨迹还有《中秋帖》、《东山帖》、《廿九日帖》,前两帖疑为米芾临本。《汝南公主墓志》,为唐虞世南书,行书草稿十八行,行十二至十五字不等。其书笔势圆活,外柔内刚,体态温润俊秀,遒媚不凡。明王世贞评其书为“萧散虚和,风流姿态,种种有笔外意。”明显地受了江左风貌的影响,体现出初唐风范。一些用笔米芾与之相近,故后世有米临之说。
《梦奠帖》,唐欧阳询书,行书九行,共七十八字。其书用笔劲瘦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结体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乃晚年得意的作品,无怪乎前人评此帖为欧书行书第一。欧阳询还有行书墨迹《卜商帖》、《千字文》、《张翰帖》,疑为摹本,风格与《梦奠帖》相近。纵观四帖,其结体用笔多从北碑中来,是北派书风影响初唐书法的典型。
到了明、清两代,擅长行书的书家不少,其中不乏能自出机抒、独成一家者,如书风遒劲俊美的文征明;风神潇洒古淡的董其昌;雄浑峭拔、飞腾放浪的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傅山;貌丰骨劲、味厚神藏的刘墉;骨格清逸、秀韵天成的王文治;参篆隶笔意、似屈铁盘金的何绍基等。他们所遗行书墨迹甚多,要见其影印本亦甚易。

第10题:

唐代文学家王维善书画通音乐,他的诗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