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题目
判断题
对虾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可使40多种甲壳类动物被病毒感染致病或成为病毒携带者

A、对虾杆状病毒

B、白斑综合征病毒

C、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D、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


参考答案:B

第2题:

对虾养成期间最严重的疾病是()。

  • A、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 B、对虾杆状病毒病
  • C、红腿病
  • D、拟阿脑虫病

正确答案:A

第3题:

凡纳滨对虾仔虾全身淡红,壳软,尾扇和游泳足鲜红。数天后病虾角质层上皮多处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桃拉综合症

B.白斑综合症

C.对虾杆状病毒病

D.传染性肌肉坏死病


正确答案:A
尾扇和游泳足鲜红,一看就是桃拉综合症(急性称为红尾病)典型症状,不解释。B白斑综合症,头胸甲易剥离,头胸甲可见花朵状白斑。C对虾杆状病毒病病虾体呈灰蓝色或蓝黑色,胃附近白浊化,病毒主要侵害肝胰腺腺管、中肠等上皮细胞,核内可见锥形包涵体。D传染性肌肉坏死病的病原是传染性坏肌肉坏死病毒,凡纳滨对虾是其主要宿主。主要感染60-80d左右的幼虾,通常6g以上个体易发病。取病虾肌肉压片,可观察到坏死和断裂肌纤维;取淋巴细胞观察存在大量圆形细胞。病虾肌肉坏死区出现血淋巴细胞聚集、血淋巴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现象。

第4题:

试论述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发病症状和采取措施?


正确答案: 发病症状
前期:虾须、尾扇发红,身体消瘦,摄食尚可,体表无其它异常。病虾漫游于水面,不久便下沉死亡。检检:头胸甲中央部位,发现有雪花形、放射状白色斑纹。
后期:空胃,头胸甲向外张开且极易剥离,肝胰脏肿胀,外观模糊,手捻易碎,甲壳与附肢上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纹,游泳缓慢无力,不久便死亡。
采取措施
1、换水20㎝后,全池消毒连用2-3天。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泼洒药物前后一定要注意增氧。
2、水体消毒的同时,结合投喂药饵5-7天,抗生素、中草药和维生素混合使用,海藻粉作为粘合剂。
3、消毒1周后,全池均匀泼洒生物活菌调节水质,饵料中也要添拌EM活性菌3-5天。
4、每天多次捡拾死虾
5、病情稳定后,仍坚持阶段性水体消毒,并每隔半月调水改底,饵料中定期添加Vc、VE,用蒜汁和活性菌随水体用药交替拌饵投喂。

第5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病原。


正确答案: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dyndrom virus WSSV)
曾称为“对虾爆发性流行病”、“对虾杆状病毒病”,1993年首先发生在我国
具有囊膜,杆状、囊膜为双层结构,分布在细胞核中,无包涵体
不同学者报道的不同地区的病毒大小差异较大
大小范围(60~140)×(200~320)nm

第6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症状


正确答案:在头、胸、甲上有白斑,约0.5-2mm长;初期,食欲减退,胃半空,反应迟钝,间断性的浮出水面;中期,静卧于池底,胃空虚,头胸,甲易被揭开;后期,反应迟钝,甲壳上有红色,肌肉白浊,血液稀薄不凝固;百分百的死亡率;细胞核肿大。

第7题:

对虾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甲壳溃疡病的流行特点不正确的是()

A、亲虾因捕捞、运输和选择等操作不慎,导致体表受伤

B、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或其他病菌入侵感染,导致甲壳溃疡而陆续死亡

C、该病主要发生在夏季

D、感染对象包括中国明对虾,凡纳宾对虾、褐对虾、桃红对虾、龙虾等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白斑症病毒(WSSV)杆状,属于DNA病毒,有被膜,无包涵体
(2)症状:甲壳内侧有无法刮除的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诊断方法:头胸甲上有白斑;对虾血淋巴不凝固
(4)流行情况:对全球对虾养殖造成了毁灭性危害。
(5)传播方式:主要经口感染
(6)预防:
A.清池
B.培养健康无病的虾苗
C.放养密度要合理
D.发病季节用循环水,停止从海区打水
E.饵料要质优量适
F.鱼虾混养
g.添加光合细菌

第10题:

简述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活力下降,不摄食,甲壳上面有白斑,头胸甲容易与肌肉分离,体表粘脏。
血淋巴不凝固或者凝固时间增长,病虾在短期内暴发死亡,死亡率90%以上
细胞肿大,核肿大——空泡化——核破裂,内质网变形、断裂,溶酶体数目增多
吴垠等对中国对虾进行血液生化病理研究,总蛋白。血糖、甘油三脂、碱性磷酸酶等九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