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能写三万字的蒙古族书法家是谁?他是怎样奖掖后进的?

题目
问答题
一天能写三万字的蒙古族书法家是谁?他是怎样奖掖后进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敢在南朝齐高帝面前对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是张融。张融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卒于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公元四九七年)。吴郡人(今江苏苏州)。字思光。善草书,常爱自夸。相传齐高帝曾对张融说:你的书法是挺有骨力的,可惜没有“二王”书法的法度气概。张融答道:我不恨我的字没有“二王”的法度气概,倒是恨二王书法里没能有我的风骨。由此,可见其自负之态。其实,张融的书法是不错的,有骨力,有气度,有情趣,且“书兼众体,于草尤工,而时有稽古之风”(张怀瓘语),甚至有人认为是张芝写的字。但必竟不如“二王”。其字“宽博有余,严峻不足,可谓有文德而无武功。”(张怀瓘语)唐李嗣真列其书为品下之中,张怀瓘则列其草书为妙品。

第2题:

《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是梁鹄。梁鹄生卒年不详。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镇远县东南)。东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后归曹操。
梁鹄少年时代就爱好书法,以善写八分知名,相传魏武帝曹操很喜欢他的书法。魏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手笔。唐怀瓘《书断·卷中》列其书入妙品。宋朝洪适《隶释》中评论他的书法说:“魏隶可珍者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

第3题:

对韩愈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A.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为韩吏部,死谥文公,称韩文公

B.他以文章为工具,试图通过排斥异端来达到建立新型儒学道统的目的

C.韩愈说他写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

D.他敢于抗颜为师,奖掖后进,选拔人才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一天能写三万字的蒙古族书法家是谁?他是怎样奖掖后进的?


正确答案: 是康里子山(公元一二九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蒙古族人,号恕叟。出身世家,父亲不忽木,元成宗时官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子山博通群书,克己修身,操行廉洁,忠直敢谏。历任兵部郎中、礼部尚书、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五十一岁去世,谥文忠。
他的书法从小受到父亲不忽木和兄长康里回回的薰陶,后来他正楷学虞世南,行草学钟繇、王羲之。他在学书中立足传统,勤学苦练,每天办完公事后,要写完一千个字才吃饭。他曾说:“我一天能够写三万字,从来没有因为太疲倦而中途停过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笔画遒媚,转折圆劲,行草书尤为活泼开朗,飘逸优美。评论者说他的书法可与赵孟頫南北并雄,缺点是不够沉着,结体稍嫌疏松。著名作品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渔文辞》、《梓人传》等。
康里子山以推荐人才、奖掖后进为己任。杭州吴福孙善于书法,托人将小楷数万字进呈皇帝,召见时,子山恰巧在旁,就上奏皇帝说:“我的书法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像吴福孙所写的,连我也赶不上。”元顺帝至正年间,将奎章阁改名为宣文阁,大家都认为这题写阁榜之事,非子山莫属。但子山却认为自己下属周伯琦书当世无双,然而却因为名气不大,所以皇帝根本不知道。于是他命令周伯琦每天写宣文阁榜十几纸,把周弄得莫名其妙。一天,皇帝下旨令子山写阁榜,他推辞说:“我所擅长的是楷书,楷书不是古代书体,古书体都比不上篆书,当代没有比周伯琦的篆书写得更好的人了。”皇帝听了他的话,召用了周伯琦。

第5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6题:

《学书迩言》的作者是谁?他的治学精神怎样?


正确答案:是杨守敬(公元一八三九——一九一五年)。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金石、碑帖、训诂、目录等学科,是杨守敬的专长。他家中藏书数十万卷,经他考订、题跋而付印的古书、碑帖不可胜数。他广泛收集书法碑帖达五十年,含辛茹苦、兢兢业业,所藏碑帖当时堪称第一。一八七一年十月,他由京城赴高平,途经汲县,就叫车马先行寻旅舍,自己带了工具去拓《修太公庙碑》,该碑高五尺,面向西,当时风很干燥,纸又太厚,不能上墨,从傍晚直到半夜才拓了一纸,等他赶到旅店,同行者早已熟睡,而他却饿着肚子赏玩拓片,毫不以为苦。他的治学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湖北巡抚端方,曾将所藏金石古董请他鉴赏题跋。他用自藏的金石拓片来对比考证,极其认真。也对四体书法都很精通,金石气息浓厚,古朴自然,纵横跌宕。摹写钟鼎文尤为绝妙。行书略带纵笔,意趣生动。他的书法在国内和日本都享有盛名。晚年移居上海,以卖字为生,求书者颇众,其中大半是日本人。他自日本回国后,不断有日本友人来中国找他研讨和学习书法。著名的书法著作《学书迩言》,就是他七十三岁那年在上海为日本学生水野元直写的讲义稿。该书言简意赅,客观地评述了历代碑帖的真伪优劣,也评价了中国和日本书法家的成就与得失,立论公允精当,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要学好书法,除了历来所说的“天分,多见,多写”外,还必须要人品高,学识富。这个见解无疑是触及到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的。

第7题:

与宋克、宋璲并誉为“三宋”的宋广是怎样的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宋广,生卒年不详。河南南阳人。字昌裔。善行书、草书,融晋唐笔势于一体,行笔连续不断,风度翩翩。也有人认为行笔连续不断不是古法,所以不如宋克、宋璲。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广草书宗张旭、怀素,章草入神。”《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传。

第8题: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欧阳修是宋六家之首,曾巩、王安石、“三苏”都是他门生或受到他的奖掖,他晚年自称()。

  • A、六一居士
  • B、六一风神

正确答案:A

第9题:

“策诗书”三绝的状元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是南宋状元张孝祥。宋高宗绍兴二年生,宋孝宗乾道五年卒(公元一一三二年——公元一一六九年)。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字安国,号于湖。文章过人,尤工翰墨。据《江宁府志》记载:宋高宗召见张孝祥,当面进行廷试(考状元的最后一关),张喝醉了酒,还有些神志不清,但拿起笔,回答问题时,却洋洋万言,爽利快速,高宗接过一看,点画遒劲,很有颜书气韵,亲自点他做了头名状元。秦桧说:“上(皇帝)喜状元策(策论),又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诗何体?书何字”?张孝祥回答说:“本杜诗,法颜字。”宋杨万里说:“张安国书法整肃豪放,宋曹勋称张的字如枯松折竹,架霜凌雪超然自放于笔墨之外。”据宋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张在京口做知府时为新盖成的多景楼题大楼匾,盖房的人送给他二百银子为润笔,他推辞不要。可见其书法,是很受当时人喜爱的。

第10题:

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 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