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震烈度设防震区域对避震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当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其人均避震疏散场地面积应为()m2。

题目
单选题
不同抗震烈度设防震区域对避震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当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其人均避震疏散场地面积应为()m2。
A

1.0

B

1.5

C

2.0

D

2.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确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
B.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C.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不能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D.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

答案:C
解析: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规定:8.2.8避震疏散场所每位避震人员的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应符合:(1)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但起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作用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2㎡;(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8.2.9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不宜小于0.1h㎡,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1h㎡,中心避震疏散场地不宜小于50h㎡。8.2.10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

第2题: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 )。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答案:B
解析: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4.1.7。

第3题:

建筑避震疏散场所是用作地震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以下哪项不属于建筑避震疏散场所的法定范畴?( )

A.临时避震疏散场所
B.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C.固定避震疏散场所
D.中心避震疏散场所

答案:A
解析:
《城市抗震防火规划标准》第8.1.3条规定,城市避震疏散场所应按照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和因定避震疏散场所分别进行安排,甲、乙类模式城市应根据需要安排中心避震场所。

第4题:

根据《述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哪个选项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的准确称谓?
(A)小震、中震、大震 (B)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
(C)近震,中远震、远震 (D)众值烈度、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1.7条,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要求,具体内容是:①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情况: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非全新世活动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②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

第6题:

当场地存在发震断裂时,考虑有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下列哪项阐述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30m和60m
D.应避开主断裂带布置建筑,对于抗震烈度为8度、丙类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其距发震断裂的最小退让距离为200m

答案:C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7条规定,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①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②非全新世活动断裂;③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

第7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中设计地震分组是为了体现下列( )原则。
A.设防烈度与基本烈度 B.发震断层的性质
C.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D.场地类别不同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5. 1.4条、第5. 1. 5条及其条文说明,新规范将89版中的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地反映特征周期受震级大小,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的影响。

第8题:

下列有关各类避震疏散场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5㎡
B.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
C.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D.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2㎡

答案:A
解析:
参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以下规定:8.2.8避震疏散场所每位避震人员的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应符合:(1)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但起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作用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2㎡;(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8.2.10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

第9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第10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90m

答案:A,B,C,D
解析:
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①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②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③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 60m和90m
(2)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