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完成比越小,说明招聘员工数量越不足。

题目
判断题
招聘完成比越小,说明招聘员工数量越不足。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果招聘完成比(),则说明在数量上全面或超额完成招聘计划。

A、小于100%

B、等于或大于100%

C、等于90%

D、等于0


参考答案:B

第2题:

关于渠道断面的宽深比选择说法错误的是( )

A.宽深比越小施工越困难

B.宽深比越小渠床越容易稳定

C.水力最优断面属于窄深式断面

D.宽深比越小渠道流速越可能超过不冲 流速


正确答案:B

第3题:

劳动力市场越成熟,企业越倾向从内部招聘员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2015年5月)(  )大于等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A.录用比
B.招聘完成比
C.应聘比
D.总成本效用

答案:B
解析:
P97-98
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第5题:

()大于等于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2012年11月、2011年11月三级真题]

A:录用比
B:招聘完成比
C:应聘比
D:总成本效用

答案:B
解析:
人员录用评估主要从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和应聘比三方面进行。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第6题:

大于等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A)录用比

(B)招聘完成比

(C)应聘比

(D)总成本效用


正确答案:B

第7题:

人员录用数量评估公式正确的是( )。

A.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B.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C.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D.录用成本比=(录用人数/录用其他费用)×100%
E.招聘成本比=(参与招聘人员人数费用/招聘活动期间的其他费用)×100%

答案:A,B,C
解析: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该指标的值越小,聘用者的素质可能越高。但是这种说法未必正确,要看应聘者的整体素质水平。试想,相同的录用比,一个是在高级人才市场招聘,一个是在初级人才市场招聘。则录用者的素质显然不是一样高。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该指标说明全面或超额完成了招聘计划。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第8题:

( )大于等于100%时,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

A.录用比

B.招聘完成比

C.应聘比

D.总成本效用


正确答案:B
录用人员评估主要从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和应聘比三方面进行。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则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应聘比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则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第9题:

某公司开展了一次春季招聘活动,人员招聘情况如表1所示,招聘经费如表2所示。

请根据表1、表2中的数据,计算以下指标:
  (1)本次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指标(按万元计算),包括总成本效益、招募成本效益、选拔成本效益、录用比效益、招聘收益成本比。(12分)
  (2)本次招聘数量评估指标,包括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和应聘比。(6分)


答案:
解析:
(1)本次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指标的计算如下:
  ①总成本效益=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6/7.62=0.79;
  ②招募成本效益=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270/1=270;
  ③选拔成本效益=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21/(2+0.27+0.5+0.35)=6.73;
  ④录用比效益=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6/(1+0.5)=4;
  ⑤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26.25。
  (2)本次招聘数量评估指标的计算如下:
  ①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6/270×100%=2.22%;
  ②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6/6×100%=100%;
  ③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270/6×100%=4500%。

第10题:

下列关于湿式逆流冷却塔的性能的描述中,哪几项正确?( )

A.冷幅宽越小,说明其散热量越小
B.冷幅高越小,说明其冷却效果越差
C.特性数越小,说明其冷却能力越差
D.气水比越小,说明其冷却推动力越小

答案:A,C,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