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统一性:2002年以后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全国同一定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分类和编码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汇总统计及应用。
科学性:
(1)按土地利用的综性差异划分大类,然后按单一性差异逐级细分。
(2)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统一的分类标准。
(3)分类层次要鲜明,从属关系要明确。
(4)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类中出现,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实用性:为便于实际运用,土地分类标志应易于掌握,分类含义力求准确,层次尽量减少,命名讲究科学并照顾习惯称谓,以利于为多部门服务。

第2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


正确答案:这主要因为,儿童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在一个广阔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中展开的。幼儿园尽管为他们提供了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儿童科学探索活动的起源来看,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儿童最早的启蒙老师。儿童最早的科学探索就是从家庭开始的。

第3题:

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参考答案:(1)经济区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自己合理的产业结构。(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4)经济区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综合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

第4题:

简述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依据。


正确答案: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需水特性和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及灌水技术等条件,为作物高产及节约用水而制定的适时适量的灌水方案。灌溉制度随作物的种类、品种等作物因素以及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灌水技术、土地平整等人文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必须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全面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灌溉制度。

第5题:

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体系。


正确答案: ①基础性土地分类体系
主要指的是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是指把各地的土地均作为具有特定行程过程和形态结构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分类
②应用基础性土地分类
针对土地利用的特定目标,满足实际需要,突出应用的基础性土地分类
③应用性土地分类
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角度出发或从土地改良的角度出发,选取一定的指标,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类型划分。

第6题:

简述餐饮市场细分的原则和依据。


正确答案: (1)原则:①可衡量性;②可进入性;③充足性;④稳定性。
(2)依据:①地理环境因素;②人口因素;③消费者心理因素;④消费者行为因素。

第7题:

简述牧草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正确答案: 1)自然规律为主,与农业经济规律结合2)同一栽培区内,其自然条件、农牧业发展方向、布局、措施基本一致3)基本不考虑行政界线(尽可能一致)4)同一区划范围保证地域连片区划依据1)以自然地理位置和地貌、气候带为主2)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方向基本一致3)“当家”草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生产条件和利用方式为亚区分区条件

第8题:

简述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对于涉外失踪或死亡宣告案件应适用何国法律的问题,一般来讲,宣告失踪或死亡的原因和条件依属人法(尤其是其中的国籍国法),但对涉及法院国境内的财产及法律关系的死亡宣告则依法院地法解决。


第9题:

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依据土地景观或使用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和过程法。中国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主要分为三级,一级包括()、建设用地、()。


正确答案:景观法;参数法;农用地;未利用地

第10题:

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正确答案: (1)所谓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状况根据其利的方式、
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同级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遵行的原则:
1、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
2、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3、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
4、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2)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
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一级类型的划分以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划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