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

题目
问答题
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17.1hPa当t=15℃时,
则水汽饱和:E15=17.1hPa
凝结高度为:Zd=(20-15)×100=500米
t2000米=20-(1.0×500/100)-0.5(1500-500)/100=10℃
∴t山背脚=10+1×1500/100=25℃
U=e/E×100%=12.3/31.7×100%=39%
答:背风坡海平面上的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39%。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气块绝热上升时为什么会降温?未饱和气块绝热上升时为何会凝结?


正确答案: 气块绝热上升时,由于周围大气的气压不断减小,因此气块会不断膨胀,使其内部的气压与周围的相平衡,因此气块不断对外做功,消耗自身的内能,对于可看作理想气体的气块而言,内能的减少必然使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慢,从而使温度下降。未饱和气块绝热上升时,比湿不变,水汽压由于气块内部气压的减小而不断减小,露点也不断减小。由前一个问可知,气块绝热上升时其温度也不断减小。而露点随高度减小率小于温度随高度的减小率,因此气块温度露点差不断减小,因此气块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必然使温度露点差为零,气块达饱和,如果继续上升则会发生凝结。

第2题:

温度为25℃,水汽压为22hPa的空气块,从迎风坡山脚处向上爬升,已知山高1500米。试求空气块到达山顶处的凝结高度、山顶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温为19℃和25℃的饱和水汽压依次是22.0hPa和31.7hPa,忽略空气上升时露点的变化。


正确答案: (1)to=25℃td=19℃rd=1℃/100米(td-to)/Zd=-rd
凝结高度为:Zd=(to-td)/rd=(25°-19°)/(1℃/100米)=600米
(2)已知rm=0.5℃/100米
(t山顶-td)/(Z-Zd)=-rm
t山顶=td-rm(Z-Zd
=19°-0.5°/100米×(1500-600)
=19°-0.5°/100米×900米
14.5℃
(3)因气块到达山顶时水汽是饱和的,所以相对湿度r=100%

第3题:

已知某气块的温度为25℃,气压为1080pha,相对湿度为65%,求该气块的e、E、d、a、Td?


正确答案: 因为温度为25℃,由玛格努斯公式可计算饱和水汽压为E=31.8hpa,通过相对湿度公式可计算出水汽压为e=E×U=31.8×0.65=20.7hpa;d=E-e=11.1hpa;
a=289×e/T=289×20.7/288=20.8g/m3;Td=b/[(a/lg(e/6.11))-1]=18.0℃

第4题:

问答题
已知某气块的温度为25℃,气压为1080pha,相对湿度为65%,求该气块的e、E、d、a、Td?

正确答案: 因为温度为25℃,由玛格努斯公式可计算饱和水汽压为E=31.8hpa,通过相对湿度公式可计算出水汽压为e=E×U=31.8×0.65=20.7hpa;d=E-e=11.1hpa;
a=289×e/T=289×20.7/288=20.8g/m3;Td=b/[(a/lg(e/6.11))-1]=18.0℃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气块上升到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高度为()。

  • A、自由对流高度
  • B、抬升凝结高度
  • C、对流凝结高度
  • D、凝结高度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一团暖湿气流(t=20℃,td=12℃)翻越3000米的高山,运动过程中气团没有与外界进行水汽和热量的交换,则该气团到达背风坡海平面的气温是()。(m=0.5℃/100m)

  • A、35℃
  • B、31℃
  • C、28℃
  • D、20℃

正确答案:B

第7题:

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正确答案: ∵e=17.1hPa当t=15℃时,
则水汽饱和:E15=17.1hPa
凝结高度为:Zd=(20-15)×100=500米
t2000米=20-(1.0×500/100)-0.5(1500-500)/100=10℃
∴t山背脚=10+1×1500/100=25℃
U=e/E×100%=12.3/31.7×100%=39%
答:背风坡海平面上的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39%。

第8题:

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为0.986℃/100,含意是()。

  • A、气块每上升100米,气块内部温度增加0.986℃
  • B、气块每下降100米,气块内部温度增加0.986℃
  • C、气块每上升100米,气块内部温度下降0.986℃
  • D、气块每下降100米,气块内部温度下降0.986℃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第9题:

问答题
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已知rd=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正确答案: ∵e=17.1hPa当t=15℃时,
则水汽饱和:E15=17.1hPa
凝结高度为:Zd=(20-15)×100=500米
t2000米=20-(1.0×500/100)-0.5(1500-500)/100=10℃
∴t山背脚=10+1×1500/100=25℃
U=e/E×100%=17.1/31.7×100%=53.9%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一块暖湿空气翻越一座2500m的高山,在山脚时该空气块的温度为20℃,露点温度为15℃,若湿绝热直减率rm=0、5℃/100m,试计算该空气块过山后到山脚时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

正确答案: 已知山脚时t=20℃,td=15℃,山高2500m
当空气块刚开始越山时,按rd上升,
到500m高度处下降了5℃,气温为15℃。此时空气达到饱和,即凝结高度为500m。
由500m向上,按rm上升,
到山顶时的气温为t=15-(2500-500)×0.5/100=5℃,
此时空气仍为饱和状态,水汽压等于5℃下的饱和水汽压,查表得:e=Et=5=8.7hPa
空气块下降时,气温按rd增加,到山脚时的气温为
t=5+2500×1/100=30℃
若设下降过程中没有水汽的损失,到山脚时的水汽压仍为山顶时的水汽压。
e=8.7hPa,td=5℃
U=e/E×100%=8.7/42.5×100%=20.5%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