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王某采用骗取密码的方式,非法侵入了国防事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了大量国家秘密,并提供给国外的某组织从中谋利,对王某

题目
单选题
行为人王某采用骗取密码的方式,非法侵入了国防事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了大量国家秘密,并提供给国外的某组织从中谋利,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
A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数罪并罚

B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并罚

D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加重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答案:C

  解析:《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说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构成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265条规定的:以牟利为目的,是指为了出售、出租、自用转让等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更为明确的规定,该解释第8条规定,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王某“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为了获利而出售该上网账号和密码让他人使用,构成盗窃罪。关于本题盗窃数额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1款第10项规定,明知是盗接他人的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盗窃数额按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电话费计算。……盗窃数额不能按照罪犯最终所得的数额认定,而是应按照被盗财物的实际价值认定,应认定该公司损失的4万元为盗窃数额。故本题选C项。本题中王某的行为并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必须是被害人基于该错误认识而“自愿”地交付财物或处分财物。某公司并非因为对王某行为的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上网账号和密码。

 

第2题:

王某无意中发现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李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王某与李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李某。李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李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王某构成窝藏罪

C、王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王某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

第3题:

甲是我国某科研基地的工程师,在国外进修期间为了谋取金钱上的利益,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代理人的任务,回国后多次秘密非法侵入某科研基地计算机系统,窃取国家保密技术提供给间谍组织,后被抓获。对甲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间谍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正确答案:C
间谍罪,是指行为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甲在国外接受间谍组织的任务回国窃取保密技术,该行为符合间谍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构成间谍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实际上是甲的间谍行为的表现形式而已,被间谍罪吸收,而泄露国家秘密是本案间谍罪的结果,所以不单独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因为行为人明知是间谍组织而行为,所以也不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第4题:

某甲行为人王某采用骗取密码的方式,非法侵入了国防事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了大量国家秘密,并提供给国外的某组织从中谋利,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
A.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数罪并罚
B.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并罚
D.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加重处罚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某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李某伙同财务总监王某,采用关联交易的手段骗取国家建设资金30万元。根据规定,对李某和王某应给予记大过处分。 (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核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行为的处分。只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才给予记大过等行政处分,本题李某和王某是公司的职员,不是国家公务员,不应给予行政处分。

第6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000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4万元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4万元


正确答案:C

第7题:

张某吸毒,有时让王某为其购买毒品,王某借机从中牟利,对王某的行为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

A、应该

B、不应该

C、由所涉毒品数量决定


答案A

第8题:

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网络游戏的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5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6000元,给该公司造成5万元的损失。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6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万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6000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万元


正确答案:B
【考点】诈骗罪;盗窃罪数额的认定
【解析】帐号和密码是有价值的,王某采用秘密的手段窃取网络游戏的帐号和密码,因此,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数额的认定,应当以该犯罪给被害方造成了的损失为标准计算。因此,数额应当是5万元。

第9题:

某网络公司服务器被黑客攻击,大量数据信息被窃。经过侦查,警方锁定了三名犯罪嫌疑人:王某、徐某、吴某。经过审讯,查明了以下事实:(1)该网络公司采用特殊的加密方式对服务器进行保护,破解这种加密方式需要掌握某种特定的计算机语言;(2)如果王某作案,那么吴某也参与作案;(3)徐某不熟悉破解加密服务器必须掌握的计算机语言;(4)罪犯就是这三人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王某和徐某是罪犯,吴某情况不明。
B 王某是罪犯,徐某和吴某情况不明。
C 吴某是罪犯,王某和徐某情况不明。
D 徐某是罪犯,王某和吴某情况不明。


答案:C
解析:
根据条件(3)徐某不熟悉破解加密服务器必须掌握的计算机语言得到:
徐某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以王某和吴某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作案。
根据条件(2)如果王某作案,那么吴某也参与作案可知,王某->吴某成立。
假设王某参加,那么吴某作案;假设王某不参加,吴某还要作案。总之吴某肯定是罪犯,王某和徐某的情况不能确定。
故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

我国某核基地高级工程师谢某,在国外进修期间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任务,回国后多次秘密非法侵入某核基地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国家核技术秘密送往国外,后被我国安全机关查获。谢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B:间谍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

答案:B
解析:
【考点】间谍罪。详解:根据《刑法》第110条的规定,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85条的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谢某秘密侵入某核基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与执行间谍机构委托的任务之间构成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犯,按牵连犯择一重罪论处的原则,其行为构成间谍罪。间谍罪与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加入间谍组织和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有此中行为构成前者,否则构成后者,因此谢某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