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睦
不孝
不义
内乱
第1题: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一语的出处是()
A.《九朝律考》
B.《唐律疏议序》
C.《大学衍义补》
D.《重刻唐律疏议序》
第2题:
《唐律疏议》唐律中原称为()。
A.《律疏》
B.《唐律疏议》
C.《永徽律疏》
D.《大唐律疏》
第3题:
简述《唐律疏议》“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
(1)德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
(2)德礼和刑罚对行政教化之不可缺少。
(3)礼的精神已经完全熔化在律文之中,体现了礼主刑辅,礼法相结合的思想。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思想,唐代统治者将礼义道德的作用和法律的作用,在儒家思想原则上完全统一起来,长孙无忌在《唐律疏议序》中将德刑关系概括无“本”与“用”的关系,即原则与手段的关系,将礼的精神完全融化于律中,礼之所许,律亦不禁,礼之所禁,律亦不许,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的法律化已接近完成。
第4题: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5题: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唐律疏议》。
A对
B错
第6题:
《唐律疏议》解释:“禽兽其行,朋淫于家,紊乱礼经,故曰( )”。
A.不睦
B.不孝
C.不义
D.内乱
第7题:
第8题:
什么是《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是唐《永徽律》和注解《永徽律》的“律疏”的合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命令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基础,编纂了《永徽律》。为了阐明《永徽律》的精神实质,便于《永徽律》的适用和实施,唐高宗又命令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逐条逐句作出注解,叫做“律疏”。该“律疏”经皇帝批准,于永徽四年颁行,附于律文之后,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与疏统称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
第9题:
唐律疏议解释,禽兽其行,朋淫于家,紊乱礼经,故曰()
第10题:
《唐律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