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某甲,参与了我国国内某犯罪集团的绑架、抢劫犯罪,对某甲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解决( )

题目
单选题
某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某甲,参与了我国国内某犯罪集团的绑架、抢劫犯罪,对某甲的刑事责任应如何解决( )
A

适用我国刑法追究某甲的刑事责任

B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

适用其本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

D

直接驱逐出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某甲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员,根据刑法第11条规定,此类人员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甲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致某乙受到伤害被追究刑事责任,本案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为()。

A.某甲所在单位

B.某甲的亲友

C.某甲

D.某甲的父母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甲在犯故意杀人罪时刚满14周岁,按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某甲属于( )。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B.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

C.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

D.免除刑事责任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不满14周岁的人,不应当受刑事处罚,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期;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减轻刑事责任期;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是完全负刑事责任期。因此,某甲在犯故意杀人罪时刚满14周岁,按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某甲处于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

第3题:

某甲盗窃了珍贵文物。为了便于运输所窃得文物,某甲将该文物砸碎。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想象竞合犯

B.盗窃罪与故意毁坏文物罪

C.牵连犯

D.状态犯


正确答案:C
C【解析】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某甲盗窃了珍贵文物,为了便于运输所窃得文物,其将该文物砸碎。这符合牵连犯中的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形式,构成牵连犯。

第4题:

某国驻华外交官参与了一起走私案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应当()。

  • A、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 B、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
  • C、由该国司法机关解决
  • D、由我国司法机关同该国驻华使馆协商解决

正确答案:A

第5题:

某甲偶然发现某乙所开小轿车正是自己几天前失窃的小轿车,即强行夺取。某乙奋起反抗,两人打斗起来。某乙不敌某甲,落荒而逃。某甲将车开回家后,发现该车并非是自己丢失的那辆。后来,某乙找到某甲索要该车,某甲拒不交还。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抢劫罪
D:构成盗窃罪

答案:B
解析:
【考点】侵占罪。详解: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时,财物并不在行为人控制之下;而侵占罪则是行为人侵占物主的财物,其实施侵占行为时,被侵占之物当时已在他的实际控制之下。本题中,某甲小轿车失窃后,其主观上以为某乙的那辆小轿车是自己的而抢回,从而使该车脱离原车主的控制,此行为不认为是犯罪。某甲事后知道不是自己的那辆小轿车应将车返回,但其拒不交还,其行为构成侵占罪。因此,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第6题:

某甲看到同住一个小区的某乙生活富足,拥有豪华跑车,心生嫉妒,于是将某乙的四岁幼子骗出,并以5万的价格卖给某丙,对某甲应定性为:( )

A.绑架罪

B.拐卖儿童罪

C.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

D.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B

第7题:

某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艾某,参与了我国某组织进行的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对艾某的刑事责任( )。
A.应适用我国刑法追究艾某的刑事责任
B.应适用其本国法追究艾某的刑事责任
C.应对艾某直接适用驱逐出境
D.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答案:D
解析: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主要包括:(1)各国驻我国的大使、公使、代办、参赞、武官、三等以上秘书、使馆行政技术人员以及与他们共同生活的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2)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3)各国驻我国的领事代表和其他领事馆人员;(4)根据我国签订的条约或协定享有一定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商务代表;(5)途经或临时留在我国境内的各国驻第三国的外交官;(6)各国派来我国参加会议的代表;(7)各国政府派来我国的高级官员。 由此可知,艾某作为二等秘书,享有外交豁免权,对其在我国境内实施的犯罪活动不能直接适用刑法追究责任,而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答案为D。

第8题:

某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艾某,参与了我国某组织进行的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对艾某的刑事责任应如何处理?( )

A.应适用我国刑法追究艾某的刑事责任

B.应适用其本国法追究艾某的刑事责任

C.应对艾某直接适用驱逐出境

D.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正确答案:D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及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主要包括:(1)各国驻我国的大使、公使、代办、参赞、武官、三等以上秘书、使馆行政技术人员以及与他们共同生活的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2)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员;(3)各国驻我国的领事代表和其他领事馆人员;(4)根据我国签定的条约或协定享有一定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商务代表;(5)途经或临时留在我国境内的各国驻第三国的外交官;(6)各国派来我国参加会议的代表;(7)各国政府派来我国的高级官员。由此可知,艾某作为二等秘书,享有外交豁免权,对其在我国境内实施的犯罪活动不能直接适用刑法追究责任,而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答案为D。

第9题:

某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某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某甲答应给某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某甲退回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某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某乙行贿。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受贿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受贿罪的具体适用。参见《刑法》第385条受贿罪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是受贿罪。

第10题:

某甲投毒杀害某乙,在某乙服了毒药后,某甲幡然悔悟,主动给某乙服用解毒药物,使之脱离了危险。 某甲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对其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已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此案中属于第二种。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