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李老师是某校的一名物理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经常在课上采取一些新举措。首先,李老师在班上开展课前小演讲活

题目
问答题
材料:李老师是某校的一名物理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经常在课上采取一些新举措。首先,李老师在班上开展课前小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物理题意的理解能力。苹果落地现象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是牛顿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抛下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实验,指出铁球同时落地方是真知。当学生讲到此类故事时,李老师就及时倡议学生给课本“挑刺”,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要敢于说“老师,我反对”,对敢于挑毛病的学生给予奖励。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通过李老师的引导和培训,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加完善,仅敢于质疑,而且善于创新不求异。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英语的李老师相当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提高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成绩。这说明李老师的教学效能感较强。( )


答案:对
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教师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第2题:

案例:
李老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一课的教学中,讲述了运动、静止和参照物的概念后展示了一幅同学在操场跑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李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幅图片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小亮:接力跑。
李老师:对。如果我们坐看台上观看比赛那我们会说这些运动员在……小鸣:运动。
李老师:对!运动员在运动,那运动员看我们,他会认为我们也在……小亮:运动。
李老师:很好!
小兰:老师,我认为不对。我们实际上是坐在看台上不运动的,怎么能说我们在运动呢 小亮:书上说了.这种情况在运动员看来,我们就是运动的。
小兰:可我们却是静止的呀……
问题:
(1)针对上述案例,指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2)分析学生关于“运动与静止”的原有观念对学习的影响。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物理概念。


答案:
解析:
(1)该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受到错误的生活观念的影响。
(2)一部分同学比如小亮同学对于“运动与静止”的理解都是正确的,但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兰同学关于“运动和静止”原概念是: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就是静止的,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事实上,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考物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原有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①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其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体系。②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现象、过程、材料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会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新知识学习,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变成学习的障碍。
(3)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张图片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学生:接力跑。
教师:是的,如果我们坐在看台上观看比赛,这时运动员看我们的话,我们是静止还是运动呢
学生:运动。
教师: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向他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学生:不同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教师: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就要确定一个标准,先与这个标准相比较再描述物体的运动。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学习的参照物。
学生:嗯。
请学生列举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物体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教师:那么我们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学生思考问题:
①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②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③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
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教师: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那么大家再来回答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

第3题:

男同学小薛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陈某,我爱你”,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薛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薛要求李老师归还手机,李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了解此事后指出,李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李老师处理行为不当,对学生的隐私权、人格权和财产权造成了侵犯,同时李老师的做法也是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的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
(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5题:

某天,某校学生陈某趁老师上课板书之际,偷偷在下面发微信,李老师发现后叫他交出手机,但是陈某不交。于是李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一顿并扇了他一个耳光,恰好打在他的左耳上,致使其左耳失聪。李老师的行为属于( )


A.违规行为

B.过失行为

C.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该老师的行为致使学生的人身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其行为是违法的。

第6题:

李老师,在静物素描课上,给大家讲解素描知识后,积极示范绘画方法和步骤,并引导学生进行素描绘画练习,最后表扬了优秀的学生作品。李老师的课堂的问题出现在哪?( )。

A.李老师课堂组织完整,没有问题。
B.李老师课堂没有引导学生练习素描。
C.李老师没有带领学生重点欣赏素描作品。
D.只以优秀的作品为评价标准,没有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答案:D
解析:
D选项,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应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李老师只以优秀的作品为评价标准,没有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综上,D选项正确。
A选项,李老师课堂组织虽然相对,完整,但设置上任有问题,故排除;
B选项,题干中明确了李老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素描练习了,故排除;
C选项,本堂课以素描技法学习为主要内容,素描作品的欣赏不应为重点教学内容,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第7题:

下图所呈现的是实习生李老师在高一(2)班体育课上的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是学习体操“头手倒立-前滚翻”。
李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动作有直观的了解,找了一名学生做动作示范,学生在做示范时,他蹲在旁边讲解动作要领同时做保护与帮助。



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
解析:
①由图所示,该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教学组织混乱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未对学生进行纪律的强调,学生的纪律意识较差。改进意见:教师在实施某一项练习时,应强调练习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对练习队形进行调整,要做到学生能清晰准确的观察和听到讲解示范的过程。在进行头手倒立示范讲解时,最好将学生的队形调整为双列式,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观察动作示范。
②教师在进行保护与帮助时的做法错误,主要是因为该教师对本科所学内容头手倒立前滚翻教材教法了解不透彻,备课不充分。改进意见:应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掌握技术做法与要求,动作要点,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对该技术进行保护与帮助时应教师站在联系者前方双手扶其小腿,当重心超过垂直部位时,稍推其手,低头,团身向前翻滚。
③教师在学生对技术动作不理解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示范,这个做法不合理,同事在旁观察的同学也建立不了完整准确的技术动作。改进意见:在进行示范动作时,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师应采用自身示范,并且强调动作的几个关键点,如双手与头的位置,头部接触垫子的位置,用力的方法等。

第8题:

李老师教学能力强,善于与学生交流,经常倾听学生对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见,班上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和老师配合默契。这属于( )的师生关系。

A.专制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内容属于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表现。

第9题: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10题:

某中学指派李老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学生李某在擦玻璃时不慎从窗台摔下来,致小腿骨折,对于李某所受伤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A.学校
B.李老师
C.李老师和敬老院
D.李老师和学校

答案:D
解析: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事故与责任”第九条、第十一条的相关内容,学校和教师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