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题目
单选题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

双趋式冲突

B

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双重趋避式冲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B.负强化

C.正惩罚D.负惩罚


正确答案:B

第2题:

老师;“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做游戏。”学生:“老师,我完成作业了,我可去外边做游戏了!”老师:“不对。我只是说,你们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能出去做游戏。”除了以下哪项,其余各项都能从上面的对话中推出?

A.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就一定会准许他们出去做游戏。

B.老师的意思是没有完成作业的肯定不能出去做游戏。

C.学生的意思是只要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出去做游戏。

D.老师的意思是只有完成了作业才可能出去做游戏。

E.教师的意思是即使完成了作业,也不一定被准许出去做游戏。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老师所说的可断定,完成作业是做游戏的必要条件,要想去玩可能还得帮老师擦黑板才行;根据学生所说的可断定,完成作业是做游戏的充分条件,完成作业后,我不需要再做任何别的就可以做游戏了。A项与这个理解相悖,故选A。

第3题:

小明因作业出错,被老师罚抄50遍,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老师这种变相体罚的教育方式是违法的

B、老师是出于教育学生的目的,可以采用这种教育方式

C、体罚方式会严重伤害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D、老师要尊争学生的人格尊严


参考答案:B

第4题: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解析:
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

第5题:

某位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及时完成作业,老师告诉他放学后不必再留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了,此后该生继续按时完成作业,这时该生受到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答案:B
解析: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一种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施加正强化物提高行为反应概率的强化,负强化是通过减免负强化物提高行为反应概率的强化。同样惩罚也分为两种,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通过施加负强化物降低行为反应概率的惩罚,负惩罚是通过减免正强化物降低行为反应概率的惩罚。

第6题:

想倾诉自己的烦恼,又怕被别人取笑,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趋向——趋向型冲突

B、回避——回避型冲突

C、趋向——回避型冲突

D、多重趋避型冲突


参考答案:C

第7题:

周末,小明同学认真完成作业后,被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这种强化方式是(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B
解析: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即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而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允许玩半小时电子游戏”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奖励,其作用是强化其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因此属于正强化。

第8题:

小明课堂上总是发出怪声想引起老师注意,但老师不予理睬,这属于行为矫正的()。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参考答案:A

第9题: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双趋式冲突
B、 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解析:
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

第10题: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教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双趋式冲突
B. 双避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B
解析:
双避式冲突是指个体同时遇到两个有威胁性并都想躲避的目标,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题干中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教师惩罚,这时他就面临双避式冲突。故本题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