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3~4年级小学生的课内习作每学年()次左右。

题目
单选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3~4年级小学生的课内习作每学年()次左右。
A

10

B

12

C

14

D

16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高中学生( )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A.40

B.45

C.50

D.60


正确答案:B

第2题: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有这样的表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是从()方面提出的要求。

A、习作内容

B、习作质量

C、习作能力

D、习作目的


正确答案:A

第3题: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____ 、写作(小学l~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____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阅读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第4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正确答案:求真情:作文评价要努力保障学生真情实感的顺畅表达,鼓励独立有创意的思考和想象。
重过程:评价要重视材料准备过程,考查占有运用材料的方法、途径。
多修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关注修改的态度、内容、方法。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

第5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 A、6次
  • B、8次
  • C、10次
  • D、12次

正确答案:A

第6题:

《标准》在习作数量上的要求是: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高年级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习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答案:
解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l6次左右。

第8题: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初中作文每学年的最少次数是( )

A.14次

B.15次

C.10次

D.12次


正确答案:A

第9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

  • A、3000个左右
  • B、2500个左右
  • C、3500个左右
  • D、2000个左右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内和课外,为什么要以课内为主?


正确答案: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课内完成的,师生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课本上。所以考试内容应以课内为主。语文学习也需要在社会语文活动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锻炼,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外命题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运用的基本规律,还是从课内学到的。有人说,语文教材只是例子,语文学习主要是训练语感,只要有了语感能力,考什么语言材料都一样,所以考试内容以课外为主。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的基本否定,其后果是使师生陷入茫无边际的迷雾中,不能“以纲(教学大纲)为纲”,也不能“以本(教材)为本”,而只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还有人说,考试以课内为主局限性太大,容易造成猜题押题的风气。而实际上,课本中提供的知识面和能力层次,可以满足各类考试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上利用各种题型命题的需要。如果确有较大的局限性,那也是应该通过改善教材的编写、提高教材质量来解决,而不能因此不以课内为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