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海边,经过多年填埋,其表层为建筑垃圾,现需在垃圾处理场所在区域建设铁路车站。经勘察,该区域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杂填土(建筑渣土)厚3m; (2)垃圾夹海相淤泥层(软塑)厚3~8m; (3)硬塑土厚8~24m; (4)软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与海水有水力连通。该车站的地基处理原设计为CFG桩加固,桩位布置为2m×2m,桩径为****,桩长为15~17m。 事件一:为了尽快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垃圾夹海相淤泥层4m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了成桩工艺性试验,取得了相应工艺参数,由于****的原因,未进行桩的检测。全面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原因将施工方法改为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取得的试验参数进行CFG桩施工。 事件二:施工一段时间后,地面普遍隆起,拔管后发现缩径,成孔十分困难,已施工的桩身按规定进行钻芯取样,0~-3m范围内显示有成型混凝土芯样,*****下芯样中均出现大量的碎石夹淤泥和垃圾。 事件三:针对事件二的情况,施工单位又对长螺旋法施工的CFG桩进行了取样,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振动沉管法施工所成CFG桩的问题一致。随后,施工单位提出了变更设计申请,经各方现场复核并批复后按变更后方案施工,顺利完成了地基处理工程。 针对事件一,指出施工单位在工艺性试验及施工方面的错误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K合同段,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土石比例为3.4:6.6,石方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上覆盖层较薄。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事件1:由于工期紧,施工单位在冬季安排了下列施工项目。①含水量高的流动土质、流沙地段的路堑开挖。②岩石地段的路堑或半填半挖地段,进行开挖作业。③铲除原地面的草皮、挖掘填方地段的台阶。事件2: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 (1)指出事件1中不宜冬期施工的项目。 (2)指出事件2中施工方法错误做法,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3)针对该路段选择的填料,在填筑时,对石块的最大粒径应有何要求?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