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生物进化速度的因素。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影响生物进化速度的因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生物自身因素的影响:
①生物进化的速度与生物体的结构水平相关。一般是生物类型越高等,其适合度越高,进化速度就越快;
②生物种群的繁殖方式也影响着生物进化的速度。一般而言,有性繁殖生物要比无性繁殖生物群体具有更高的进化速度,异花授粉的植物要比自花授粉的植物进化相对较快;
③生物种群的大小和发生变异的能力也会对生物进化的速度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是种群大,容易产生心的变异则进化快,种群小、不易产生新变异则进化慢。当然,事物也不能是绝对的,种群过大,新种反而不容易形成,种群太小则容易造成灭绝。
2、环境对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环境的剧变可以产生较大的选择压力,引起或促进生物体发生变异,从而促进新种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影响蒸发的因素及加快蒸发速度的方法。


正确答案: (1)温度差:采用减压蒸发可降低温度差△tm,加快蒸发速度。
(2)蒸发面积:采用薄膜蒸发,扩大蒸发面积可以提高蒸发速度。
(3)搅拌:加强搅拌,破坏垢层,可降低热阻,提高传热系数K,加快蒸发速度。
(4)通风或采用减压蒸发,可以降低蒸发液面上的蒸气浓度γ’,提高蒸发速度。
(5)采用减压蒸发,即降低大气压力又可降低蒸发液面上的蒸气浓度γ’,提高蒸发速度。
(6)液体静压力:采用薄膜蒸发,降低液面静压力,提高蒸发速度。

第2题:

影响焊丝熔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简述是如何影响的?


正确答案: 1)焊接电流:焊接电流增加,焊丝熔化速度加快。
2)电弧电压:电弧电压高时,焊丝熔化速度不受影响;
3)焊丝直径:直径越细焊丝熔化速度越快。
4)焊丝伸出长度:伸出长度越长熔化速度越快。
5)焊丝材料:焊丝材料不同,电阻率不同,产生的电阻热不同,焊丝熔化速度也不同。
6)气体介质及焊丝极性

第3题:

简述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


参考答案:

1.检材。
2.电场。
3.缓冲液。
4.支持介质。
5.其他因素:
(1)时间。
(2)液体的流动。
(3)电梯度。


第4题:

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资本周转速度即资本运动的快慢,是指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1)、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2)、资本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有关。

第5题:

简述影响物质循环速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 ①循环元素的性质。元素化学特性和被生物有机体利用的方式不同所决定的。如CO2周转时间为一年左右,而大气圈中氮周转时间为100万年。
②生物的生长速率。它决定生物对该物质吸收的速率以及该物质在食物网中运动的速度。
③有机物分解的速率。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并使有机体很快分解,供生物重新利用。人类的影响。如开垦农田和砍伐森林引起土壤矿物质的流失,从而影响物质循环的速率。另,化石燃烧把硫和二氧化硫释放大气中。

第6题:

简述滤过分离的机制及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 滤过分离的机制是过筛作用和深层滤过作用,根据Poiseuille公式,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1)滤层两侧的压力差P愈大,滤速V/t愈快,故采用加压滤过或减压滤过可提高滤速。
(2)滤速V/t与滤材表面积πγ20成正比,更换滤材,可提高滤速。
(3)滤速V/t与滤材孔隙半径成正比,加助滤剂以防滤材孔隙半径变小。
(4)滤速V/t与滤材厚度或滤渣层厚度L成反比,更换滤材,降低滤渣层厚度L,可提高滤速。
(5)滤速V/t与滤液黏度成反比,黏度与温度成反比,采用升温滤过或加热保温滤过,使黏度降低,可提高滤速。
(6)对黏软、压缩变形、絮状的滤饼,加压使滤材孔隙半径变小,以至于堵塞,滤速下降,甚至于为零,故需加助滤剂以防滤材孔隙堵塞,提高滤速。对质硬、压缩不变形、坚硬的滤饼,加压时,滤材孔隙半径不变,有利于提高过滤速度。

第7题:

简述影响麦芽汁过滤速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麦芽汁过滤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麦汁的粘度愈大,过滤速度愈慢;
(2)过滤层厚度愈大,过滤速度愈低;
(3)过滤层的阻力大,过滤则慢。
过滤层的阻力大小取决于孔道直径的大小、孔道的长度和弯曲性、孔隙率。滤层阻力是由过滤层厚度和过滤层渗透性决定的。

第8题:

试用过滤速度影响因素公式,简述过滤影响因素。

第9题:

简述腌制速度的影响因素(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dc/dx:浓度梯度(c—浓度、x—间距);F—面积;τ—扩散时间;D—扩散系数。

第10题:

简述影响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一)人体形态;
(二)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
(三)力量发展水平与技术;
(四)肌纤维的类型和肌肉用力的协调性;
(五)肌肉中能量物质的储备与能量物质分解以及再合成的速度;
(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