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何处的过程

A.肾脏

B.小肠

C.脾脏

D.血液循环

E.肝脏


正确答案:D

第2题: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迅速作用于下列何处起效迅速?()

  • A、进入血液循环
  • B、局部膜受体或位点
  • C、肝脏
  • D、肾脏

正确答案:B

第3题:

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之一是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次毛细血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简述鱼类血液循环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鱼类属低等脊椎动物,心脏较原始,只有一心耳、一心室。
②由于鱼类用鳃呼吸,血液或淋巴液在管道内循单一方向环流不息。
③经过心脏的血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

第5题:

经皮肤侵入的毒物,吸收后也()作用,而直接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

  • A、不经肝脏解毒
  • B、经肝脏解毒
  • C、不经肾脏解毒
  • D、经肾脏解毒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哪项不是运动性血尿产生的原因( )
A.运动中肾脏剧烈振动或打击发生创伤
B.运动前患有慢性隐匿性肾脏疾病
C.运动时全身的血液分配进行调整
D.运动时肾脏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淤血


答案:B
解析:
运动性血尿足发生在泌尿系统没有任何病理改变而完全健康的人身上,故选B。

第7题:

说出血液循环的概念,大、小循环的途径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流动过程称为血液循环。可分为互相连续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交换物质后→小、中、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其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为鲜红色,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O2,静脉血管内的血液为暗红色,含组织的代谢产物和CO2
2.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在肺泡交换气体后,血液经肺静脉→左心房。其特点是路径短,范围小,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为暗红色,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呈鲜红色。

第8题:

胎儿时期血液循环中血氧含量最高的是()。

A、脑

B、心脏

C、肺脏

D、肝脏

E、肾脏


答案:D

第9题:

简述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肾动脉由腹主动脉直接分出,管径短粗,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20%(肾重占体重0.3-0.7%),94%供应皮质层,5%供应外髓,1%供应内髓这对尿的生成和浓缩具有重要作用。
2.肾内有两级串联毛细血管网,二者之间由出球小动脉相连。第一级是入球、出球小动脉之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此处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浆滤过生成原尿。
3.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支缠绕在肾小管周围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此处血压较低,有利于小管液内物质的重吸收。
4.近髓肾单位的出球小动脉还形成细长的U形直小血管,与髓袢和集合管伴行深入到髓质。直小血管的升、降支在髓质不同水平均有吻合支,这有利于髓质渗透压梯度的维持。

第10题:

肾血液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正确答案: 肾动脉经肾门后分支为支叶间动脉,在肾柱内上行至皮质和髓质交界处,横向分支为弓形动脉。弓形动脉在皮质分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分支入球微动脉,其末端分支形成血管球。继而汇合成出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又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分布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依次汇合成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和叶间静脉,最后形成肾静脉出肾。髓旁肾单位的出球微动脉除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还发出直小动脉进入髓质,又折返上升为直小静脉,构成“U”直血管袢,供应髓质营养。
特点:
1)血流量大且流速快。
2)90%的血液供应皮质,进入肾小体后被滤过。
3)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粗,故管腔压力大有利于滤过。
4)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既血管球和球后毛细血管网。
5)髓质内的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尿液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