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碱性物质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生理碱性物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举例说明何谓生理酸性盐、生理中性盐、生理碱性盐?


正确答案: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离子时,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表现在对同一溶液中的不同离子,甚至同一种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收量不同。例如硫酸铵[(NH4)2SO4],由于植物对氮的需要量大于硫,因此,大量吸收NH4+使溶液中剩余较多的SO2-。同时植物在吸收NH4+时,是与细胞表面的H+进行交换,所以溶液中H+增加,pH值降低。硫酸铵在化学上是中性盐,但由于植物选择吸收生理活动的结果,使介质酸性增加,所以称为生理酸性盐。相反,有些化学上的中性盐如硝酸钠(NaNO3)等,因为植物吸收氮要比钠多,而植物吸收NO3-时,是与细胞表面的HCO3-进行交换,因此HCO3-进入溶液形成NaHCO3(弱酸强碱盐),从而使介质pH增加,故称为生理碱性盐。有些盐类[如硝酸铵(NH4NO3)等],植物吸收其阳、阴离子的量很相近,因此不会引起介质酸碱度的变化,这种盐类称为生理中性盐。

第2题:

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 A、酸性物质丢失过多
  • B、碱性物质输入过多
  • C、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 D、低钾血症
  • E、高热

正确答案:C

第3题:

生理碱性肥料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的选择性吸收而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第4题:

在H-E染色的切片上,正确的结果是()。

  • A、酸性物质被染成蓝色,称嗜酸性
  • B、酸性物质被染成红色,称嗜酸性
  • C、酸性物质被染成蓝色,称嗜碱性
  • D、碱性物质被染成蓝色,称嗜碱性
  • E、酸性物质被染成红色,称嗜碱性

正确答案:A

第5题:

引起发酵液中pH值下降的因素有:()

  • A、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
  • B、生理碱性物质存在
  • C、中间补料中氨水或尿素等的碱性物质的加入过多
  • D、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

正确答案:D

第6题:

发酵过程中补料,应如何选用生理酸性营养物质和生理碱性营养物质?


正确答案: 菌丝体的生长和抗生素的合成都必须有适宜的PH值环境,补料过程应合理选用生理酸性营养物质和生理碱性营养物质,以维护适宜的PH值,例如在土霉素发酵过程以滴加氨水来补充氮源,由于氨水时生理碱性营养物质,加多会使PH值升高,便用补加淀粉糖化液来平衡,其实,发酵过程补加氮源应该采用一种生理酸性氮源和一种生理碱性氮源搭配使用,以维持适宜的PH值和残氮水平。在土霉素发酵过程中如果采用补加氨水和硫酸铵来控制残氮量和PH值将比单独添加氨水的效果好。

第7题:

碱洗塔的作用()

  • A、除去酸性物质
  • B、碱性物质
  • C、酸、碱性物质

正确答案:A

第8题:

玉米浆是生理酸性营养物质还是生理碱性营养物质?


正确答案: 玉米浆是淀粉生产的副产物。用0.1—0.2亚硫酸水浸泡玉米,保持45—50℃,在浸渍过程中,玉米中的营养物质渗透到水中,由于是丰富的营养物质,大量微生物便在其中生长繁殖,每毫升的微生物数量可达到几十亿。微生物在玉米浸渍液中分解利用玉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将蛋白质水介生成多肽和氨基酸;将糖分解并发酵生成大量乳酸,乳酸含量高达5—15%,所以玉米浆的PH值很低。由于玉米浆含有大量酸性营养物质,加入培养基中或补入发酵液中有明显降低PH值的作用,因此常被当作生理酸性营养物质使用。

第9题:

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正确答案: 无机氮源被菌体作为氮源利用后,培养液中就留下了酸性或碱性物质,这种经微生物生理作用(代谢)后能形成酸性物质的无机氮源叫生理酸性物质,如硫酸胺,若菌体代谢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则此种无机氮源称为生理碱性物质,如硝酸钠。正确使用生理酸碱性物质,对稳定和调节发酵过程的pH有积极作用。

第10题:

生理碱性盐


正确答案:对于NaNO3一类盐,植物吸收NO3-较Na+快而多,选择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