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对实验程序的描述
B、样本的代表性
C、实验者的主观因素
D、宽慰效应
第2题:
第3题:
下列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外部效度而对内部效度影响不大的是( )
A、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
B、被试的选择
C、测验手段
D、实验程序的影响
E、研究情境与实验情境的相似性
第4题:
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这些因素?
(1)研究被试的代表性差
(2)研究变量的抽象与操作定义不明确,测量方式信度、效度差,致使研究可重复性小。
(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研究本身(如:对被试的行为、态度的测量)可能改变被试的典型行为
(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
(5)多重处理的干扰。当被试同时参加多个实验或多次接受实验处理时,就会因参加研究经验增多、各项处理的相互影响等发生各项处理之间的干扰。
(6)实验者效应。指实验者本身的动机、情绪、个性以及其他细微而无意的行为影响被试,把研究目的、结果的期望等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
(7)研究与实际情景相差较大。
(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必须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做好取样工作。在这里,取样不但包括被试的取样,而且也包括有代表性的研究背景、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研究时间的选取。取样的背景越广泛,与实际情景越接近,研究结果的可能性、适用性、推广性就越强。
略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1)历史(或偶然事件)。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第9题:
影响实验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1)数据的质量差:数据分析程序的效度或统计结论的有效性,是以数据的质量为基础的。在一项研究中,如果采用的测量工具信度较低,就会增大测量的标准误差。同样如果实施实验处理方式不够标准化,也会增大变异。这些都会影响数据的质量,进而降低统计结论效度。
(2)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如果在分析数据时违反有关统计检验的假设或条件(如违反对数据正态分布的要求,违反对数据定距水平的要求),就会降低统计结论效度。
(3)统计检验能力低:在统计学上,不犯Ⅱ类错误的概率(1—β)反映着正确辨认真正差异的能力,因而被称为统计检验力。如果真实差异很小时,某个检验就能以较大的把握接受它,就说这个检验的统计检验力比较大。在研究中,当样本小,而且α值定的较低时,犯Ⅱ类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α值定的较高,又容易犯Ⅰ类错误。这些都会降低统计检验能力,影响统计结论效度。
略
第10题:
霍桑效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