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个是曲流河的垂向模式的特点?()

题目
单选题
下面哪个是曲流河的垂向模式的特点?()
A

顶层结构和底层结构同等发育

B

底层较发育

C

二元结构不明显

D

顶层沉积物较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牛轭湖形成于()。

  • A、狭窄的山谷,那里沉积物易堵塞河谷从而形成湖泊
  • B、宽阔冲积平原区的曲流河
  • C、辫流河(汊流型河流)
  • D、很大的湖泊

正确答案:B

第2题:

简述曲流河的亚相、微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正确答案: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河床亚相又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两个微相,堤岸亚相划分为天然堤、决口扇两个微相,河漫亚相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微相,牛轭湖亚相不再划分微相。
曲流河的沉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石类型及组合:曲流河河床沉积以砂岩为主,砾岩次之,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堤岸、河漫、牛轭湖沉积以细粒沉积为主,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
(2)结构特征:粒度较细,分选中等,典型的曲流河的粒度分布特征在概率图上表现为两段式,跳跃组分为主,在CM图上表现为以QRS段为主。
(3)沉积构造:发育多种类型的层理,河床沉积主要有大中型的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及冲刷-充填构造,在堤岸、河漫亚相主要发育小型的波状、槽状、攀升层理、水平层理及各种暴露构造。
(4)生物化石: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
(5)垂向层序:典型的“二元”结构。底部具冲刷面,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大变小,层理类型由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小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水平层理,底部具冲刷面,从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二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大于后者。
(6)砂体形态:平面上弯曲状,条带状,河道砂体多具有透镜体,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

第3题:

试对比辫状河与曲流河的沉积特征、相层序、相模式及砂体类型?


参考答案:a、辫状河沉积:心滩是辫状河河道中的标志性地貌单元,河道与河道砂坝的频繁迁移是辫状河流的最重要特点
以河道砂岩为主,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整个剖面中,河道砂与漫滩沉积之比通常大于1,最高可达4以上。河道沉积的突出特征为:
(1)主要为中—粗粒砂岩。
(2)具河道坝序列,但是在剖面上常常是不完整旋回反复叠置的巨厚层,最大厚度逾百米。
(3)垂向上粒序性较差,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多为箱状。
(4)砂体呈宽阔的板状,宽/厚比大。多河道充填的砂岩在侧向上彼此连接成席状。
(5)砂体基底冲刷面比较平坦,厚度在区域上变化小
b、曲流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具有较发育的河漫滩沉积,在整个相序中砂/泥比近于1。河道沉积特征为:
(1)主要由中一细粒砂岩组成。
(2)具曲流沙坝序列。在剖面上可以是完整的序列,也可以是不完整旋回叠置成的厚砂体。砂体厚度—般在10-30m。
(3)正粒序发育,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状。
(4)砂体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四周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砂厚图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条带。
(5)砂岩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最大起伏可达3-4m。

第4题:

论述曲流河沉积的亚相特征。


正确答案: 根据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曲流河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四个亚相,各亚相沉积特征如下:
(1)河床亚相: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多呈透镜状,底部具明显的冲刷面。
(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层理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钙质结核,干裂,雨痕,虫迹以及植物根等,还可见植物化石碎片。岩体形态沿河床两侧呈弯曲的砂垄和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平面上位于堤岸亚相外侧,分布面积广泛,垂向上位于河床或堤岸亚相之上,属河流顶层沉积组合,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层理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4)牛轭湖亚相: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岩体呈透镜状。

第5题: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和()四亚相。


正确答案: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牛轭湖亚相

第6题:

辫状河与曲流河沉积的异同点有那些?


正确答案:⑴、曲流河沉积的垂向模式
曲流河沉积的典型垂向层序由沃克等(1976)提出,这个标准模式由下至上可划分为几个沉积单元。即底部粗粒度的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顶部的细粒度的天然堤沉积和河漫滩沉积。总体呈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且下部的粗粒沉积和上部的细粒沉积都发育,而且河流沉积旋回的多阶性是河流相的又一重要特征。
⑵与曲流河相比,辫状河沉积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
①二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大,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而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小;
②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

第7题:

列表对比网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沉积特征.


正确答案: A、辫状河沉积:心滩是辫状河河道中的标志性地貌单元,河道与河道砂坝的频繁迁移是辫状河流的最重要特点
以河道砂岩为主,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整个剖面中,河道砂与漫滩沉积之比通常大于1,最高可达4以上。河道沉积的突出特征为:
(1)主要为中—粗粒砂岩。
(2)具河道坝序列,但是在剖面上常常是不完整旋回反复叠置的巨厚层,最大厚度逾百米。
(3)垂向上粒序性较差,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多为箱状。
(4)砂体呈宽阔的板状,宽/厚比大。多河道充填的砂岩在侧向上彼此连接成席状。
(5)砂体基底冲刷面比较平坦,厚度在区域上变化小
B、曲流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具有较发育的河漫滩沉积,在整个相序中砂/泥比近于1。河道沉积特征为:
(1)主要由中一细粒砂岩组成。
(2)具曲流沙坝序列。在剖面上可以是完整的序列,也可以是不完整旋回叠置成的厚砂体。砂体厚度—般在10-30m。
(3)正粒序发育,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状。
(4)砂体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四周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砂厚图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条带。
(5)砂岩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最大起伏可达3-4m。
C、交织河(富泥的低弯度河)沉积:主要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滨岸平原地区。泛滥平原发育、植被繁茂;河道狭窄,常为交织状或网状,河道被泛滥平原分隔是其主要特点。
交织河的河道砂岩的百分数较低,但河漫滩的细粒沉积却十分发育,其中常夹煤线及煤层。砂/泥比通常大大小于1,一般为1/2或2/3。河道砂体具体的特征主要为:
(1)主要为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细粒砂岩。
(2)砂体具边滩沙坝序列或河道充填序列,序列上部常见泥质塞。
(3)垂向上正粒序明显或模糊,自然电位曲线呈钟状或块状。
(4)砂体呈上平下凸的透镜体,横剖面形态比较对称,规模较小,厚度一般在5—12m,宽度小于300m,宽/厚比小于20。砂厚图等值线呈狭窄的条带状或豆荚状。
(5)基底冲刷面起伏强烈。

第8题:

河流相中曲流河和辫状河在沉积特征上的差别有()。

A、曲流河发育边滩沉积,辫状河发育心滩沉积

B、辫状河堤岸亚相不发育

C、垂向剖面上,曲流河是“砂包泥”,辫状河是“泥包砂”

D、辫状河侧向迁移快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划分出:()四个亚相。


正确答案: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牛轭湖亚相

第10题:

简述曲流河相的模式。


正确答案: (1)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平水期滞留在河床底部的粗碎屑物质
沉积物:粗,多为砾石,时有垮塌或冲刷泥砾
构造:明显的冲刷——充填,可有叠瓦状构造
横向上:透镜状、席状
垂向上:河流沉积的最底部
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
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是河道侧向迁移
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的砂质沉积体
沉积物:以砂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跳跃组分为主分选中等
构造:大中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垂向: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小
横向:板状、透镜状
平面:带状
(2)堤岸亚相:
a.天然堤: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粉砂、泥沿河床两岸迅速堆积所形成平行与河床的砂堤。沉积物:粉砂、泥的薄互层,向河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回厚几cm--几十cm。
构造:小型波状、槽状、攀升层理)、平行层理,顶部可有水平层理、暴露构造。
垂向:边滩沉积之上
剖面:楔形
平面:豆荚状
b.决口扇:洪水冲决天然堤,在其外侧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沉积物:细砂、粉砂,较天然堤粗。
构造:中小型交错、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cm-几米;正粒序。
剖面上:透镜状;平面上:舌形或扇形;
(3)河漫亚相:位于天然堤外侧,源于洪水期河水泛滥沉积的结果。
按淤水程度,分为:
河漫滩:洪水期有水,平水期无水;
河漫湖泊:始终有水,来自地表及地下(河道补给)
河漫沼泽:潮湿气候,低洼积水,植物、泥炭、煤
沉积特征。
沉积物:粉砂岩、泥岩;河流相中粒度最细的部分
构造:水平或波状层理
垂向上:位于河道亚相或堤岸亚相之上
河流快速侧向迁移,天然堤发育不良,
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无法区别,统称泛滥平原沉积。
(4)牛轭湖亚相: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
废弃的积水河道
废弃作用:串沟取直,曲颈取直
沉积物:粉砂、粘土
构造:交错层理、水平/块状层理
垂向上:
串沟取直——与早期废弃河道沉积渐变
曲颈取直——与早期废弃河道沉积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