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之后,原来的教学大纲被()取代。

A.统编教材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考试大纲

答案:C
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我国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用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

第2题:

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是什么?建国后颁布过几个语文教学大纲,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语文教学与评价活动的纲领,它对语文教材的编选,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估标准的制定都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1首先,语文教学大纲是编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根本依据对教材编选活动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2其次,语文教学大纲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再次,语文教学大纲是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纲领,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最后,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语文教学评估和学业成绩考核的根本依据,对语文测评工作也具有限定的作用。
建国后颁布鞋教学大纲的特点:
1、1956年前后国绕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进行的大纲改革分科试验实际从建国初的1951年便开始酝酿,1956年正式开始,中央政府教育部先后制定了三种《语文教学大纲》。
2、1963年适应国发经济调整而制定的大纲。
3、1978年,为拨乱反正而制定大纲。1986年作为正式本的《全日制中学文学教学大纲》颁布衽,这是建国后,第一部作为正式本颁布实施的教学大纲。
4、1990年为向发年义务教育过渡而修定大纲。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特点:变教材说明性为课程指导性。变分年限定为终端要求。克服应试教育,注重素质教育。

第3题:

狭义的小学语文教材只是指教科书,即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扼要地叙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简称()。

A、课本

B、教学大纲

C、教学参考书

D、教学标准


参考答案:A

第4题:

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教材,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计划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 A、英语、数学、历史
  • B、音乐、美术、数学
  • C、英语、语文、数学
  • D、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论语文知识在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的历史变化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古代语文教材中没有语文知识,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文章学等语文知识,都隐含在各篇文章中,教学中由教师随文章确定,相机处理。
(2)1935年夏Mian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为了“想给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之观念”,把语文知识编进了教材。当时还不够系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
(3)新中国建立后,语文知识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主要采用知识短文的形式,自成体系。分成许多知识点,和听说读写材料组成单元。另外,在课前提示、课文注释、思考练习中也有随机讲解。在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
(4)根据历史的经验,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原理,应该把语文知识进一步系统化,采取更完善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让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建立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训练体系。

第6题: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有何联系?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都有精要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国家对语文学科的统一规格与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纲领性、法规性与权威性。因此,语文教学大纲被视作编制和使用语文教材的依据和总纲,组织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评估中学语文教学的标准,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的指令性文件,从整体上对语文课程总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定语文课程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顺序,既是语文教师的工作指南,也是编写语文教材和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第7题:

199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9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及相应的教材,是适应我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及相应的教材,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的新概念:“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突出了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特点,使其区别于物质工具,全面反映了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的本质特点。规定了语文学科课程的整体结构,包括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课外活动,语文教材也分为必修课教材、限定选修课教材、任意选修课教材和活动课教材,构成教材系列。这标志着语文教育改革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

第8题:

语文知识教学的依据是()以及根据这些文件编写的教科书。

A语文教学大纲

B语文课程标准

C教材

D考试


正确答案:AB

第9题:

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历史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历史课标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②历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态度、价值观、技能、知识目标并重。
③以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是历史教学大纲的关注焦点,而历史课标以学生为学习行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变化,并关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
④历史课程管理以刚性转向弹性。历史教学大纲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而历史课标所留给的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很大。

第10题:

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历史贡献:
1.对1959—1962年全国规模的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大讨论作出了科学的总结,《大纲》中确定了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的基本性质,明确了文学学科的工具课性质;
2.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原则,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
3.编写出版了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使语文教学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4.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