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预立
秘密备储
禅让
推举
第1题:
从汉高祖起,皇帝身前就在嫡子中预立太子,此后大体成为定制。()
第2题:
《春秋·公羊传》记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第3题:
在我国封建法律制度中,从取得家长身份的方式来看,是按()确定的,反映出嫡庶兄弟姐妹间的不平等。如有嫡子数人时,是“立嫡以长不以贤”。若有嫡庶子并存时,则是“立子以贵不以长”。如果无嫡子、只有庶子时,有时立其长者,有时用占卜的方式确定。
A.长子继承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长孙继承制
D.嫡长孙继承制
第4题: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度。
第5题:
乾隆曾先后立过()个皇太子。
第6题:
与“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原则对应的是( )
A.分封制
B.王子王位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禅让制
第7题:
隐长又贤,但不宜立的原因是()。
第8题:
A、立嫡以贤
B、立嫡以长
C、立嫡以能
D、立嫡以亲
第9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第10题: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