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在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
A

汉武帝

B

秦始皇

C

韩非子

D

商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改法为律”的是( )。

A.李悝

B.萧何

C.商鞅

D.秦始皇


正确答案:C
解析:商鞅在秦变法时,“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李悝制定的是《法经》;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增加三篇,是为《九章律》。

第2题:

中国历史上首次改法为律的人是()

A、子产

B、邓析

C、商鞅

D、李悝


参考答案:C

第3题:

在中国古代,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律”字,其使用时间,根据出土文物证明也是最流行的说法是从()的“改法为律”开始。


参考答案:商鞅

第4题:

战国时期,“改法为律”者是()

  • A、李悝
  • B、商鞅
  • C、吴起
  • D、韩非

正确答案:B

第5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法典体例的沿革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泰始律》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并且把律分为12篇,对后世律典体例影响深远
B、《法经》的体例为秦汉所继承,不同的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改法为律
C、《魏律》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从而进一步调整了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的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前进了一大步
D、《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朝廷刊版印行、发行全国的封建法典

答案:B,C,D
解析:
《晋律》也称为《泰始律》,其一共20篇,确立12篇体例的是《北齐律》。其余选项说法均正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典形式的变化需要重点把握。

第6题:

战国时期的“改法为律”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施这项变革的诸侯国是()

A.齐国

B.秦国

C.晋国

D.郑国


参考答案:B

第7题: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
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的体例为12篇949条,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时期的封建立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选项A不正确,魏明帝时,鉴于汉朝律令的繁杂,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即《魏律》或《曹魏律》。选项B不正确,《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选项D不正确,隋朝的《开皇律》的体例同于《北齐律》,也为12篇。

第8题: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正确答案:C
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时期的封建立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选项A不正确,魏明帝时,有识于汉朝律令的繁杂,于太和三年 (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即《魏律》或《曹魏律》。选项B不正确,《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选项D不正确,隋朝的《开皇律》的体例也是参照《北齐律》,为12篇。

第9题:

在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

  • A、汉武帝
  • B、秦始皇
  • C、韩非子
  • D、商鞅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 A、韩非
  • B、邓析
  • C、赵鞅
  • D、商鞅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