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唐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1922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1)主要内容: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新学制的标准为: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2)特点:①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学制上是第一次;②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③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④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⑤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⑥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

第2题:

简述査理曼帝国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形成:墨洛温王朝统治后期,世俗封建主的权力日益扩大,而从7世纪中期开始,王权大大削弱,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宫相手中,国王则被称为“懒王”。宫相原为王室财产的总管,这时就成为王国政府的首脑,独揽内政、外交大权。公元741年,矮子玉平继任宫相,推翻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在矮子丕平之子查理统治时期达到极盛。查理一生进行了五十多次侵略战争,774年,他征服伦巴德王国,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8世纪70年代末和9世纪初,查理两次进军西班牙,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厄布罗河以北的土地,建立了“西班牙边区”。后来,查理又吞并了东部巴伐利亚,征服了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查理把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纳入到自己的版图。8世纪末,加洛林王国的版图仅次于东罗马帝国。
查理在位时,继续推行其父与教会亲近的政策,并进一步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公元800年,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加冕并涂圣油,称查理大帝,亦即“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此举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查理已不再单纯是征服者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国王而是日耳曼一罗马人的皇帝,并且是上帝认定的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查理大帝的使命已不再单纯是管理日耳曼国家而是管理包括宗教事务在内的整个西欧基督教世界,罗马帝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远隔重洋的苏格兰和东方的异教国家阿拔斯王朝都和查理帝国建立了邦交关系,甚至东罗马帝国也承认其皇帝地位。
查理称帝后,继续与教皇交好,加强和教皇的同盟^查理以教会保护人的姿态,极力地维护和提高罗马教会的权益,查理每征服一地都要强化基督教的势力。他还重用主教、修道院长,分封他们土地,让他们参与国家政权。
为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查理继续实行采邑制度。在中央他还建立了枢密院、贵族大会,贵族大会每年召开一到两次,讨论中央重要决策。派监察官监督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设立若干伯爵区,任命主教或伯爵进行统治,形成以国王的伯爵和教会的主教等教俗封建主共同统治的社会。
(2)历史地位:查理的统治为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来的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帝国内部又缺乏经济文化联系,基础很不牢固,而本身实行的采邑分封制度又导致了封建分裂割据。因此,查理大帝死后,帝国分裂成三部分,后来构成了近代史以来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第3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试论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德国民法典共5编,分为总则、债的关系、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
(2)《德国民法典》的意义:就内容而言,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方面有许多创新和发展:确认了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地位;确认了契约自由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和无限私有制原则,又对这些原则的适用设定了必要的限制。就立法技术而言,法典结构体系严密而富有逻辑性,用语精确而科学;包含了众多的一般条款。
德国民法典的颁布,不仅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发展,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民事立法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5题:

简述《汉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和特点:
(1)维护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君主专制制度;
(2)肯定了奴隶制度和自由民内部的权利不平等;
(3)实行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的公有制形式;
(4)在契约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书面形式;
(5)肯定买卖婚姻和家长制家庭关系;
(6)犯罪与刑罚未成为独立部分,散布于其他各条文之后,刑罚保留了原始氏族制度的残余;
(7)规定了以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和以发誓、神明裁判为主的诉讼制度。
历史地位:
(1)它是楔形文字法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
(2)属于奴隶制早期成文法典的高峰;
(3)对后来西亚地区的法律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4)它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楔形文字法的成文法典。

第6题:

简述伊斯兰教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这种一神信仰贬低了各部落神的地位,把半岛上不同部落、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团结在一起,通过宗教信仰的统一把分散的阿拉伯各部落联合起来,为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伊斯兰教的主体教义就是服从安拉和先知,这实质上是要求人们服从阿拉伯贵族的领导、服从国家的统治,这种服从又为对外进行征服所利用。伊斯兰教宣扬的“圣战”实质上就是要它的信徒为国家而战,这就充分动员了阿拉伯游牧民族对外扩张掠夺的积极性,使其勇敢精神在统一征服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宗教组织,这种组织为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治体制提供了现成的组织形式;伊斯兰教教义和《古兰经》为新兴的阿拉伯贵族进行统治提供了政治纲领和立法依据。伊斯兰教限制高利贷、救济贫苦百姓、释放奴隶等主张,吸引团结了广大民众,为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但是由于宗教制度和国家制度相结合,也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制约了国家适时的发展,以致使得曾经一度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面前显得滞后了。

第7题:

简述唐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唐朝在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宣宗等朝,进行过较大的立法活动。唐太宗登基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重修法律,历经十年,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修成《贞观律》十二篇,五百条。至此,唐朝法规中律、令、格、式四种基本形式已齐备。从现存的唐代法典《唐律疏议》看,唐代法律的基本内容是集历代法律之大成,并增加了许多方面的新法规,使之更加系统、严整。唐律体系之严整,内容之详尽、细密,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继承、发展以前历代的传统,大大丰富了刑事立法的内容,而且非常注重经济立法和民事立法,制定了众多的调整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的专门规条,使其成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备的封建法典,为以后的封建王朝提供了优秀的样板。
隋唐五代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朝制度,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较高水平,不仅为其后的宋、元、明、清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周围一些国家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8题:

简述京师大学堂成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背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不了当时中国近代化变革的需要.也不符合近代教育潮流.戊戌变法期间,为培养适应维新变法需要的人才.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历史地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培养的许多杰出人才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做出贡献,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9题:

简述《中华民国民法》的地位及其主要内容特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民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参照德国、日本、瑞士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制定的。该部民法典的内容共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和继承五编。《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正式颁行的第一部民法典。
《中华民国民法》的内容特点是:
第一,采取“国家本位”为主的立法原则,强调只有个人利益不边背国家利益时,始予保护。在一般地承认“私法自治”的同时,对于权利的行使、契约的订立以及其他民事法律行为作了较严格的限制。
第二,对旧民律草案进行了较多的修订,并有明显的发展。
第三,注重维护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和封建地主的土地经营权。尤其是“物权”编突出反映了以法律手段维护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和剥削利益的精神。
第四,婚姻家庭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首先,肯定了包办买卖娇姻和其他封建习惯。其次,维护夫妻间的不平等关系。再次,维护封建家长制度。
第五,维护具有封建色彩的继承制度。

第10题:

简述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主要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把发动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
历史意义: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武装革命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挽救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