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看待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l、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
1949年10月5日南斯拉夫就承认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并提出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当时受共产党情报局的影响,中国在政治上要同苏联保持一致,所以对南斯拉夫的表示,采取了既未接受,又未拒绝,留有余地的态度,把同南建交的问题搁置起来。当时中国虽未同南斯拉夫建交,但是南对中国一直十分灰好。南斯拉夫高度评价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支持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赞赏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主动派出了驻南斯拉夫大使,改善了苏南关系。1954年秋季,苏联派人员向中国陈述了改善苏南关系的意见。苏联认为,共产党情报局的决议是错误的,希望各兄弟国家改善同南斯拉夫的关系。经过研究,中国认为,苏联的意见是合理的,并做出了同南斯拉夫建交的决定。1955年1月11日,中南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5月24日,中国首任驻南大使伍修权到任。6月30日,南斯拉夫首任驻华大使波波维奇向毛泽东呈递了国书。毛泽东对波波维奇大使说:我们同你们推迟建交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我们希望和苏联一起同你们搞好关系,这样比较好。现在两国已经建立起了外交关系,我们两国在发展相互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友好合作有着一致的愿望。1956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南共代表团说:我们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你们没有对不起我们的地方,你们始终支持中国。我们虽然没有参加情报局,但对他们我们很难不支持,这是1948年的事。1949年骂你们是刽子手、希特勒分子的时候,对那个决议我们没有表示什么。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中南建交之后,往来逐步增多。在两年里,包括工会、军事等在内的38个代表团进行了互访。1956年,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互给最惠国待遇。1955年起,两国交换留学生。1956年,两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年度计划。在国际事务中,中南两国在裁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集体安全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一致或接近的立场。南斯拉夫赞赏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上,苏联党提出了世界各国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党的两个宣言。中国党的领导人在两个宣言上均签了字。而南斯拉夫却有保留地只在一个文件上签了字,拒绝在社会主义各国党的《莫斯科宣言》上签字。南共不同意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阵营必须以苏联为首,更不同意宣言对南共的不点名的批评。南斯拉夫在莫斯科会议上的作法,被各国党视为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行为。1957年以后,批判南共的文章充斥了苏联和东欧的报刊。1958年4月,南共召开七大,中国驻南大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于出现了一些对苏联的谴责,苏联代表同中国大使曾一度退出会场。中国认为,南共七大的纲领是反马列主义的,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南斯拉夫已资本主义复辟。同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点名批判南斯拉夫的文章。不久,中国撤回了大使。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分歧,使刚刚得到改善的中南两国关系又出现了逆转。
1964年,中国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了中南国家关系,双方在外交礼遇上转为正常。60年代末,特别是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中南两国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1969年,南斯拉夫贸易代表团访华。1970年,两国互派了大使,结束了1958年以来实际上只保持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局面。1970年,南斯拉夫外长访华。双方表示虽然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并不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在联合公报上写明,双方将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南关系。1975年,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了他。在会见中,毛泽东赞扬铁托是铁,南斯拉夫是英雄的国家。1977年8月底,85岁高龄的铁托访问中国,使两国、两党关系全面恢复。1978年8月,中国总理访问了南斯拉夫,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南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分歧所致。中南关系的改善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有关。苏联入侵捷克,中美关系的解冻,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等等,对中南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辨证看待“大数据”中的“大”和“数据”的关系?


答案:字面理解
Large、vast和big都可以用于形容大小
Big更强调的是相对大小的大,是抽象意义上的大
大数据是抽象的大,是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量变带来质变,思维方式,方法论都应该和以往不同
计算机并不能很好解决人工智能中的诸多问题,利用大数据突破性解决了,其核心问题变成了数据问题。

第2题:

你如何看待“中国”一词之说?


参考答案:(1)“中央之国”即“中国”的称谓。“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成王五年;(2)“中国”之名派生出许多近义词,例如“中州”、“中夏”、“中华”等这反映出这一观念的发展有一曲折的、漫长的演变过程,也是其逐渐植入人心,最终成为华夏认同的核心价值的过程;(3)“中国“之名不断演进,“中国”之实不断变化,有汉、唐、元、明请等的辽阔,也有春秋战国、三国魏晋、五代两宋等纷争、割据。但无论其疆域如何变化,“中国”之概念,不仅未随国势衰颓而稍减,却反倒深植人心。这一事实也反映出“中国”的生命力,迄今未央。

第3题:

哈特是如何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参考答案:

哈特坚持分析法学在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法律与道德之间有关系但没有必然联系。首先哈特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认为道德有以下四种特征:A重要性,法律与道德相比法律的重要性处于相对的低位。
B非有意改变,与法律规则的引入、改变或废止是有意识的不同,道德规范不能有意识的引入改变或撤销。
C道德罪过的故意性。在法律中主观上的“非故意”往往不能作为免责的事由,但在道德领域中,如果一个人能成功的证实他这样做是无意识的并且能够证明他已经尽力来防止该行为的发生,那他就可以免除道德责任。
D道德的强制形式不同于法律。法律的强制形式体罚或是不幸后果的威胁,而道德的强制形式还包括强烈的提醒和呼唤良知等。
其次,在坚持法律与道德分离的同时,哈特的理论表现了向自然法靠拢,这体现在“最低限度内容自然法”理论中。
A人的脆弱性,这构成了一切社会中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B大体上的平等。是法律和道德两种义务的基础
C有限的利他主义,人的利他范围是有限的,而侵犯的倾向是市场存在的,因此要对此加以限制,这使法律和道德有必要也有可能。
D有限的资源。因此需要社会某种最低限的财产权制度。
E有限的理解力和意志力,因此需要一种强制的制度促成人们自愿合作。


第4题:

如何看待如今的医患关系?


正确答案: 如今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要缓解这一情况,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大体上分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医者方面的原因;患者方面的原因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 
医者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医术不高,医德水平低。医务人员由于经验不够,对疾病的变化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或是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等,均会引起患者不满甚至发生医患纠纷。
患者方面的原因,患者不信任的就医心理,比如患者往往信任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而对年轻医生缺乏信任感;患者对健康的期望值过高,在治疗效果的问题上,医生认为疗效比较理想,患者则认为效果不明显;患者由于所患疾病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情绪,向医务人员抱怨甚至出现过激的言行。这些都可能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的医院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常采取开大处方,重复多次检查等方法,这样做加重了患者负担而引起患者不满。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对于医务人员,应当提高医术水平,提高医德修养,竭尽全力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患者满意并产生信任,这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要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精髓,并在工作中付诸于实践。   对于患者要加强就医道德的宣传。 
对于管理方面,医院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始终将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 
此外,我觉得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条例来规范医患关系。
我认为只有切实地做到以上这些,才能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第5题:

你如何看待医患关系。


正确答案: 医患关系始终贯彻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疗效。
现在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医生医德修养不足;
2.患者期望过高,对医生不信任;
3.医院管理缺陷;
4.媒体过度炒作;
5.国家法律体系不健全。

第6题:

涂尔于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答案:(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第7题:

你对中国3g前景如何看待?中国移动如何应对3G时代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正确答案:
      

第8题:

如何看待内向与外向发展战略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在理论界和国际机构中,赞赏进口替代的主张占据主流地位。当时人们认为传统经济学的自由贸易理论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的捷径。因此,在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明显地倾向于进口替代战略。如果说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第一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还比较顺利的话,那么,进入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资本品、中间产品的生产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这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状况是相矛盾的,为了保证第二阶段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国家必须采用力度更强的保护政策,使效率低下的国内进口替代企业按本国货币计算有利可图。
结果,资源配置由于利率、工资率和汇率的扭曲而严重不合理,政府对进口替代工业的补贴越来越多。进口替代工业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到60年代后期,进口替代战略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展研究中心对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后,得出结论说,当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阶段后,由于高水平的保护措施,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进口替代产品变成了昂贵的产品。低收入阶层不敢问津,市场需求狭小,生产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有适时转向扩大出口,才能真正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第9题:

如何看待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正确答案: l、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
1949年10月5日南斯拉夫就承认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并提出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当时受共产党情报局的影响,中国在政治上要同苏联保持一致,所以对南斯拉夫的表示,采取了既未接受,又未拒绝,留有余地的态度,把同南建交的问题搁置起来。当时中国虽未同南斯拉夫建交,但是南对中国一直十分灰好。南斯拉夫高度评价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支持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赞赏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主动派出了驻南斯拉夫大使,改善了苏南关系。1954年秋季,苏联派人员向中国陈述了改善苏南关系的意见。苏联认为,共产党情报局的决议是错误的,希望各兄弟国家改善同南斯拉夫的关系。经过研究,中国认为,苏联的意见是合理的,并做出了同南斯拉夫建交的决定。1955年1月11日,中南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5月24日,中国首任驻南大使伍修权到任。6月30日,南斯拉夫首任驻华大使波波维奇向毛泽东呈递了国书。毛泽东对波波维奇大使说:我们同你们推迟建交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我们希望和苏联一起同你们搞好关系,这样比较好。现在两国已经建立起了外交关系,我们两国在发展相互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友好合作有着一致的愿望。1956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南共代表团说:我们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你们没有对不起我们的地方,你们始终支持中国。我们虽然没有参加情报局,但对他们我们很难不支持,这是1948年的事。1949年骂你们是刽子手、希特勒分子的时候,对那个决议我们没有表示什么。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中南建交之后,往来逐步增多。在两年里,包括工会、军事等在内的38个代表团进行了互访。1956年,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互给最惠国待遇。1955年起,两国交换留学生。1956年,两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年度计划。在国际事务中,中南两国在裁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集体安全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一致或接近的立场。南斯拉夫赞赏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上,苏联党提出了世界各国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党的两个宣言。中国党的领导人在两个宣言上均签了字。而南斯拉夫却有保留地只在一个文件上签了字,拒绝在社会主义各国党的《莫斯科宣言》上签字。南共不同意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阵营必须以苏联为首,更不同意宣言对南共的不点名的批评。南斯拉夫在莫斯科会议上的作法,被各国党视为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行为。1957年以后,批判南共的文章充斥了苏联和东欧的报刊。1958年4月,南共召开七大,中国驻南大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于出现了一些对苏联的谴责,苏联代表同中国大使曾一度退出会场。中国认为,南共七大的纲领是反马列主义的,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南斯拉夫已资本主义复辟。同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点名批判南斯拉夫的文章。不久,中国撤回了大使。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分歧,使刚刚得到改善的中南两国关系又出现了逆转。
1964年,中国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了中南国家关系,双方在外交礼遇上转为正常。60年代末,特别是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中南两国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1969年,南斯拉夫贸易代表团访华。1970年,两国互派了大使,结束了1958年以来实际上只保持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局面。1970年,南斯拉夫外长访华。双方表示虽然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并不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在联合公报上写明,双方将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南关系。1975年,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了他。在会见中,毛泽东赞扬铁托是铁,南斯拉夫是英雄的国家。1977年8月底,85岁高龄的铁托访问中国,使两国、两党关系全面恢复。1978年8月,中国总理访问了南斯拉夫,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南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分歧所致。中南关系的改善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有关。苏联入侵捷克,中美关系的解冻,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等等,对中南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10题:

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正确答案: 第一、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第二,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第三,矛盾双方既对立有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