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结婚时双方约定婚后各自赚的钱归各自所有,并办理了夫妻财产约定的公证。现乙因故向丙借款人民币3万元.则 ( )

题目
多选题
甲乙结婚时双方约定婚后各自赚的钱归各自所有,并办理了夫妻财产约定的公证。现乙因故向丙借款人民币3万元.则 ( )
A

因夫妻财产约定仅是两人间的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故甲和乙都应对该借款承担清偿责任

B

如果丙知道甲与乙的夫妻财产约定.则只能向乙一人要求清偿,甲不承担清偿责任

C

如果丙不知甲与乙的夫妻财产约定,则甲乙丙人均应对该借款承担清偿责任

D

由于该夫妻财产约定已经过公证,无论丙是否知道该约定,均只能向乙一人要求清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结婚时双方约定婚后各自赚的钱归各自所有,并办理了夫妻财产约定的公证。现乙因故向丙借款人民币3万元,则()

A.因夫妻财产约定仅是两人间的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故甲和乙都应对该借款承担清偿责任

B.如果丙知道甲与乙的夫妻财产约定,则只能向乙一人要求清偿,甲不承担清偿责任

C.如果丙不知甲与乙的夫妻财产约定,则甲乙两人均应对该借款承担清偿责任

D.由于该夫妻财产约定已经过公证,无论丙是否知道该约定,均只能向乙一人要求清偿


参考答案:B, C

第2题:

李某夫妻二人在结婚时曾口头约定婚后各自所得的工资、经营收益、存款等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李某以个人名义向王某借款5.5万元,但并未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王某也不知道李某夫妻结婚时关于婚后财产的约定。当王某要求李某夫妻还款时,李某有婚后财产3.5万元,李妻有婚后财产1.5万元和因车祸获得医疗费5000元。则李某可以用( )来偿还借款。

A.李某婚后财产3.5万元

B.李某婚后财产3.5万兀、李妻婚后财产1.5万元

C.李某婚后财产3.5万元、李妻婚后财产1.5万元、李妻医药费5000元

D.李某婚后财产3.5万元、李妻医药费5000元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除非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财产清偿),否则当按大妻共同债务处理。本题中,李某并未与债权人约定所负债务为个人债务,且夫妻二人只是口头约定婚后财产归属,根据《婚姻法》,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属要采取书面形式,不能采取口头形式。所以李某夫妻对财产的约定无效,李某列外所负的债务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以夫妻共同财产承担。《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婚后财产为法定共有财产。但李妻因身体受伤所得医疗费属于法定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王某不能要求以其来偿债。

第3题:

甲男与乙女是夫妻,乙女与丙签订借款合同,后借款到期无力偿还,丙诉至法院。诉讼中,甲提出夫妻有书面约定,二人经济独立,各自财产归各自所有,不予偿还欠款。丙称其对该约定并不知情。夫妻之间对于财产的约定对于夫妻双方是否有效力?()

A 有效

B 无效


答案:A

第4题:

贺某和常某均为离异男女,后经人介绍准备再婚。两人出于对婚姻的不信任,在结婚前曾约定双方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并到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结婚后,两人又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人所得的财产归各人所有,对方不得干涉,双方并签订了书面协议,但未到公证机关公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双方对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B:双方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约定均有效
C:双方对婚前财产的约定有效,但对婚后财产的约定无效,因未办理公证
D:双方对婚后的财产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该约定不明确

答案:A,B
解析:
《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两项,法律并未要求财产约定要办理公证。

第5题:

2008年何先生与何女士登记结婚,婚后二人订立财产约定协议,约定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2009年何先生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以个人名义向朋友借款30万元,没有说明财产约定情况。不久何先生生意失败.无力支付欠款,朋友将何先生夫妇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欠款,则该债务属于()。

A:何先生婚前债务
B:何先生个人债务
C:何女士个人债务
D:夫妻共同债务

答案:D
解析:

第6题:

甲与乙婚前即约定双方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并到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婚后,由于两人均系再婚,出于对再婚生活的谨慎,双方又签订了婚后财产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人所得财产归各人所有,对方不得干涉,但此协议并未办理公证。就甲与乙的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双方的夫妻财产约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B.双方的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均不具有约束力

C.双方的婚前财产约定有效,但婚后财产约定因未办理公证而无效

D.因婚后财产的取得尚未确定发生,故双方的婚后财产约定无效


参考答案:A

第7题:

夫妻财产制是依循法定的财产制,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还是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前一定要协商好。下列属于夫妻财产约定的是( )。

A.已经结婚的私企老板跟包养的小蜜之间的财产约定

B.重婚男女之间的财产约定

C.同居男女之间的财产约定

D.登记结婚的夫妇对财产的约定


参考答案:D

第8题:

甲乙于2002年1月结婚,二人订立协议约定:婚前个人财产以及结婚后双方各自取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2007年5月,甲借丙10万元外出做生意,后来亏损无法偿还.以下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财产归属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B.如果丙对甲乙的财产协议不知情,则10万元债务应当由二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C.如果丙对甲乙的财产协议知情,则10万元债务应当由甲以个人财产偿还

D.丙应当对自己对该财产归属协议是否知情承担举证责任


正确答案:ABC
69.答案:A、B、C 考点:夫妻财产与对外债务 讲解:《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ABC选项正确。《婚姻法解释(一)》第18条规定:“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因此,本题应有甲乙举证丙知情,D选项错误。

第9题:

甲乙于2008年1月结婚,二人订立协议约定:婚前个人财产以及结婚后双方各取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2014年5月,甲借丙10万元外出做生意,后来亏损无法偿还。以下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财产归属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B.如果丙对甲乙的财产协议不知情,则10万元债务应当由二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C.如果丙对甲乙的财产协议知情,则10万元债务应当由曱以个人财产偿还
D.丙应当对自己对该财产归属协议是否知情承担举证责任


答案:A,B,C
解析:
A、B、C
考点:夫妻财产与对外债务
讲解:《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财产清偿。”因此ABC选项正确。《婚姻法解释(一)》第18条规定:“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因此,本题应有甲乙举证丙知情,D选项错误。

第10题:

甲、乙大学毕业,双方家庭经济条件差不多,思想开放。双方结婚时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家庭开支对半分,由双方的好友丙做见证人。结婚后1年,甲向丙借款10万元。结婚3年后,乙为了生育小孩,辞职回家抚育子女,协助甲工作。7年后,双方离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离婚,乙有权向甲请求补偿,甲应当予以补偿
B.甲、乙离婚,乙无权向甲请求补偿,因为双方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
C.丙有权要求甲、乙对1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D.丙无权要求乙对10万元债务承担责任

答案:A,D
解析:
《婚姻法》第40条:“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婚姻法》第19条第3款:“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第三人丙知道甲、乙之间的约定财产制,因此该10万元债务属于甲的个人债务,应由甲承担清偿责任。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