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方某、张某在事先通谋的情况下,持刀威胁,劫取财物,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特征,因而三人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属于抢劫

题目
判断题
李某、方某、张某在事先通谋的情况下,持刀威胁,劫取财物,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特征,因而三人的行为均构成抢劫罪,属于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李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A.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的未遂

B.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C.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李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中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
根据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是转化型抢劫罪。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必须具备:(1)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或者抢劫行为;(2)行为人必须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本案中,李某首先实施了盗窃行为,其次又当场使用暴力,而且其使用暴力的目的是为了抗拒抓捕。因而,李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第2题:

第 38 题 余某(男,22岁)在森林的小路上实施抢劫,李某从小路上经过,余某喝令李某拿出财物,李某随手掏出钱包扔给余某,并说:“就这么多钱,其他随你的便。”余某拿着钱包悻悻而去,里面只有5角钱。对于余某的行为,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

A.构成抢劫罪未遂

B.属于对象不能犯

C.构成敲诈勒索罪既遂

D.构成抢劫罪既遂


正确答案:D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余某抢得了财物,无论数额大小,都属于抢劫罪既遂。

第3题:

田某与肖某绑架李某,向其家人索要赎金40万元,在绑架的过程中,发现李某身上携带有现金5400元,金手表一只,遂据为己有。田某与肖某的行为( )。

A.构成绑架罪一罪

B.构成抢劫罪一罪

C.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两罪并罚

D.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但应择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绑架过程中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又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构成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因此,应选D。

第4题:

在本案中,关于成立罪名正确的是( )。

A.张某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张某、王某、李某三人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共犯

C.张某、王某二人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共犯,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张某、李某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共犯,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张某、李某2人的行为符合抢劫共同犯罪的特征,李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对张某、王某、李某均应追究刑事责任。

第5题:

辛某(15岁)与李某(19岁)对江某实施强奸。辛某又与张某盗窃他人财物10000元,唆使王某抢劫他人财物1000元。辛某的行为构成( )。

A.强奸罪,盗窃罪,抢劫罪

B.强奸罪,盗窃罪

C.强奸罪

D.强奸罪,抢劫罪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有以下几种情况:不满14周岁的人,不应当受刑事处罚,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期;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减轻刑事责任期;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是完全负刑事责任期。因此,辛某15岁,正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期,只对特殊的几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他与李某(19岁)对江某实施强奸,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辛某应构成强奸罪。辛某又与张某盗窃他人财物10000元,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辛某不构成盗窃罪。辛某唆使王某抢劫他人财物1000元,辛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共犯。因此,辛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不构成盗窃罪。

第6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张某、李某的行为:( )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正确答案:A
在实行犯的共犯中,只要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就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

第7题:

王某教唆李某去抢银行,李某听从王某的教唆后,专门去勘探了银行的地形,但最后因为害怕被捕,并没有去实施,则下列对李某与王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李某与王某已经构成了共同犯罪

B.李某与王某俩人都没有构成犯罪

C.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罪名是教唆抢劫罪

D.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未遂),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中止),两者有牵连,但不是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A

第8题:

下列关于抢劫罪说法错误的是( )。

A.张某抢夺李某皮包未得手,便逃跑。李某紧追不舍,张某将李某打倒后逃走。张某构成抢劫罪

B.陈某在渡船上盗窃田某的皮包,田某发现皮包在陈某身上,便要求陈某归还,陈某为窝藏赃物在渡船上当场使用暴力威胁田某。陈某的行为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C.贾某为索取洪某所欠债务,将洪某拦下,使用暴力手段要求其偿还欠款。贾某不构成抢劫罪

D.王某盗窃谢某时被发现,便将谢某推开逃脱抓捕,未造成谢某受伤。王某构成抢劫罪


参考答案:D

第9题:

蔡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 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 500元。蔡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正确答案:B
在我国刑法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其所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刑法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也表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成为某些具体罪行主体要件的范围是特定的,仅限于这几种严重的故意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而不能成为其他犯罪的主体。本题中,行为主体蔡某是15岁,属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范畴。根据共同犯罪理论,教唆者所实施的教唆行为本身并不能独立定罪,而应依据其所教唆的具体犯罪行为内容来定罪处罚,而在其所实施的三种犯罪行为中,只有教唆他人抢劫财物的行为符合其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即构成抢劫罪,而对于另外两种犯罪行为(教唆他人盗窃与教唆他人绑架)不在此范围之列,故其不构成这两罪。故选B。

第10题:

蔡某在夜晚的小巷中拦路抢劫,由于未抢到财物,向受害人发泄打成重伤。对蔡某的行为判断错误的有:( )

A.仅构成抢劫罪未遂

B.仅构成抢劫罪既遂

C.构成抢劫罪未遂和故意伤害罪

D.仅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BD
蔡某抢劫没有抢劫到财物,也没有在抢劫中使受害人受伤,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蔡某构成抢劫罪的未遂。之后,蔡某为了发泄未抢到财物的情绪,将受害人打成重伤,另外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对蔡某应当按照抢劫罪(未遂)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