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罪的关系。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刑法在规定本罪的同时,还将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的行为独立规定为犯罪。本罪与这些犯罪的关系是法条竞合关系。对这种竞合关系的处理方法是:凡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既构成其他犯罪,又构成本罪的,应按特殊法条之罪即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的犯罪定罪处罚。但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不能构成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犯罪,而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的,则按本罪定罪处罚。
第2题:
第3题:
纪某利用自己的工厂生产了一批伪劣家具,为了使该批伪劣产品得以顺利销售,纪某指使工人伪造了某著名品牌家具的商标标识贴在伪劣产品上,并假冒该著名品牌将自己的产销售给5个家具销售商,销售金额20万元。纪某的行为:( )
A.应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
B.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应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罚
D.应定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数罪并罚
第4题: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够准确?()
第5题:
第6题:
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第7题:
第8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
本罪的特征:
1、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伪劣产品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生产、销售的是伪劣产品而故意为之,且一般具有营利的目的。
第9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处罚标准?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第150条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40条的规定处罚。
第10题:
行为人只生产,但未销售伪劣卷烟、雪茄烟,金额达20万元,应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