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主要阶段。

题目
问答题
概述中国地方自治的历史发展主要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体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第2题:

简述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阶段。
80年代,中国广告在摸索中前行,1985年以后,中国的广告公司服务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走向了一个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发展阶段。我国引入“广告策划”的概念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合资公司大批出现,外来资金带来的行业发展与整合,使得中国广告公司深受影响,跨国策划咨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国,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第3题:

简述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犯罪发展的概况。


参考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年)
从犯罪类型看
一是暴力性犯罪多;
二是反革命破坏案件多;
三是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从犯罪人员看
一是,敌对分子多;
二是,惯犯、累犯多。
二、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1965年)
第一,犯罪较之前一时期明显减少。
第二,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第三,犯罪成员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年)
第一,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较高。
第二,财产犯罪多。
第三,青少年犯罪增多。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犯罪状况(1977-1996年)


第4题:

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请概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正确答案: 分别是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以及现代农业阶段。
原始农业是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都是最简单的农事劳作。原始农业突破了对野生植物和动物驯化。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稻谷和陶器的出现便是其标志。
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最大不同,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如:铁犁、铁锄、耧车、水车等)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生产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区别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了人力生产。现代农业在今天大至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和大牧场六种形式,对于现代农业的定位根据时间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

第5题:

概述民主革命时期土地立法的历史发展。


正确答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在以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又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土地政策,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土地问题的方针政策,决议、法令和法规,共同构成了让人民民主政权的较为完整的土地法律体系,对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共14条。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没收土地的对象和范围,即所有地主、豪绅、军阀、官僚及其他大土地私有主的土地、房屋、牲畜、农具,没收富农的土地和多余的房屋、农具、牲畜。废除一切口头和书面的租佃契约,一切高利贷债务无效。规定了分配土地财产的对象、原则和方法,即一切贫农、雇农、苦力及乡村其他劳动人民,不分男女,均有同等分配土地的权利,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并选择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关于土地权属的规定,即一切水利、江河、湖泊、牧场、大山林,由苏维埃管理,以利于贫农、中农的公共使用,桑田、竹林、茶山、鱼塘等,和稻田、麦田一样,分配给农民使用。
第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为了贯彻和实现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正式决定以“减租减息”代替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根据党的新土地政策和原则,各根据地民主政权先后制定了土地法规,如1938年《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39年《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1940年《山东省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1年《晋西北减租减息暂行条例》等等。这些法规主旨相同,主要内容是:一是保护公私土地所有权;二是规定减租交租的原则和办法并保障佃权‘三是规定了减息交息的原则与办法并保障低利借贷。
第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要求各级党委和解放区人民政府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但是由于当时国共谈判尚未公开破裂,因而该指示带有某些温和色彩和不彻底性,对于开明绅士和一般地主给予了较多的照顾。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10月10日颁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共16条,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彻底改革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第二,规定没收征收土地财产的对象和范围。第三,团结中农和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第四,确定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和保证土地改革的措施。第五,规定了若干特殊的土地及其财产的处理办法。第六,规定了土地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如对一般的乡村工人、自由职业者及其家庭、家居乡村的人民解放军、民主政权及人民团体的人员及其家庭、地主及其家庭、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国民党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及敌后其他人员、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等的土地分配原则和办法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第6题:

概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史线索。
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舜时代。战国时的中和思想,对我国美育有着重要影响。
到先秦儒家,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为目的,则多指两种和谐: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从《乐记》开始,认为乐和其他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感化特征。儒家美育的目的就是中和。建安时期,徐干首次提出了“美育”一词。其义基本上是指用礼乐为主的先王之教来培养文质兼备的君子。
美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渣滓”的过程。其类似于亚氏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当时的小说、戏曲论著中。金圣叹要求读者见文观心。
近代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梁启超,是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为“四育”。

第7题:

概述中国大陆电影的历史发展分期。


正确答案:(1)1905年《定军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为“史前期”,2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萌芽与初创期,代表作品有《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等。
(2)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受左翼电影运动影响巨大,代表作品《狂流》《春蚕》《神女》《渔光曲》《大路》《桃李劫》《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3)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电影,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殊时期,决定了电影创作的功利目的,艺术追求已自然退居其次,代表作品《八百壮士》等。
(4)40年代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代表作品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
(5)50-60年代时期,可以用“传统与新生”来定位其价值特征。“传统”指50年代电影中承传着自30年代以来的基本传统而多有变化,“新生”包括:新时代主题,新英雄主义色彩,新的质朴气息。代表作品《桥》《白毛女》《中华女儿》《林家铺子》《青春之歌》《林则徐》《风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6)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电影开始了大踏步地转向:转向艺术探索、转向世界潮流、转向百姓娱乐需求。代表作品《归心似箭》《巴山夜雨》《今夜星光灿烂》《天云山传奇》。
(7)90年代以后的中国电影多元化局面,社会生活的极大改变和人们观念的迅疾转向,对电影审美创作造成重要影响。90年代中国电影呈现复杂多样状态,原生态现实展示、主流形态强化、新生代电影反叛传统,造就电影激情的消退和现实主义的朴质化现象。代表作品由《秋菊打官司》《背靠背、脸对脸》《站直了别趴下》《埋伏》《民警故事》《混在北京》《家事》等。

第8题:

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经历的过程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符合,体现了逻辑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纵观中国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大约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中国古代仓储业;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仓储业;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仓储业;
第四阶段:仓储业现代化发展阶段。

第10题:

概述明代心学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主要流派。


正确答案: 明初在意识形态中,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到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出现了王守仁的“心学”。王守仁即王阳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带兵镇压过农民起义,并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著名论断。在哲学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认为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反对程朱理学理在心外的命题。此外,他还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在王守仁之后,各地王门学者一时俱起,其中以王艮及泰州学派最为著名。王氏长期在小生产者中讲学,宣传王阳明的学说,并提出了“明哲保身论”。另一位著名的王门学者是李贽。李贽号卓吾,著有《焚书》、《藏书》等,在哲学上基本上与王阳明保持一致,但他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王学在明代盛极一时,但由于“王学异端”的出现,使它失去了统治者的宠爱,到了清代,程朱理学重新抬头,形成所谓“宋学”。虽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理学名臣”,并重刊了《性理大全》,但理学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反理学的思想相当活跃。